為慶祝麥理浩徑40周年,《01體育》與「野外動向Hong Kong Discovery」合辦「麥徑40」計劃,由3月起每月行一段,而在酷熱的8月,我們選擇了最輕鬆及最簡單的第6段,由大埔公路行到城門水塘。
在路上,漁護署為了9月到11月的「麥理浩徑通走2019」活動,在路上豎立了兩個二維碼登記點;另外在第6段的終點城門水塘,當局還設了一部免費斟水機,是一項既方便山友又環保的措施。
▲ 一行人在石梨貝水塘巴士站與猴子像合照。(顏銘輝攝)
由《01體育》與「野外動向Hong Kong Discovery」合辦「麥徑40」計劃,上周末舉行第六回活動,由大埔公路起步,行至城門水塘。
活動當日天氣酷熱,地門的最高溫度達攝氏34.8度,而且受強烈熱帶風暴「白鹿」外圍下沉氣流影響,多區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達到最高的嚴重水平,幸麥理浩徑第6段路程較短,上落亦不多,是最輕鬆的一段麥徑。
金山郊野公園內有九龍水塘、九龍副水塘、石梨貝水塘及九龍接收水塘。以前香港政府為了控制水塘附近、對人體有毒的植物馬錢,所以引入獼猴。野外動向Hong Kong Discovery導師Antipas在上次的活動已經簡介過:「馬錢果實跌入水中會對污染水源。獼猴不會因食用馬錢果實而中毒,因此被引入。」
在金山一帶,猴群多年來繁殖發展,數量愈來愈多,所以金山又被稱為「馬騮山」。不過,難道猴子也怕熱怕曬?活動當日,在路上見到的猴子比想像中少得多,只有零落的兩三隻。儘管眼見的猴子數目少,但野外動向Hong Kong Discovery的導師Jan及Hendy都叫各參加者切勿掉以輕心,因為猴子可能藏在樹上,所以呼籲大家盡量不要拿膠袋出來,也避免吃東西。
▲ 「麥徑40」第6回的參加者在九龍水塘主壩合照。(顏銘輝攝)
途經捉猴子鐵籠
沿金山路行,見到至少3個空空如也的鐵籠。鐵籠開了口,靜候猴子進入陷阱之中。Jan解釋,漁護署會用鐵籠捕捉猴子,之後為牠們絕育,以控制香港的猴群數量。
▲ 沿路見到一些用來捉猴子的鐵籠。(顏銘輝攝)
猴子是靈長類動物,肯定對鐵籠好奇,陷阱或者頭幾次有效,能夠捉到很多猴子,但當牠們一次又一次見到同類入籠後被捉走,相信猴子們會愈來愈「醒目」。別說搶膠袋、開樽蓋、倒垃圾桶等小事,記者曾聽聞過有猴子懂得搶銀包之後在汽水機前嘗試「嘟八達通」,所以從不敢低估香港猴子的智慧。
城門設有免費斟水機
說回今次「麥徑40」的活動,一行人很快就離開金山路,接上孖指徑山路,行過城門碉堡,在中午12時抵達麥徑第6段的終點城門水塘。8月天氣炎熱,正好走畢這段最容易、最輕鬆的麥徑。
▲ 在城門燒烤場的公廁外,有部免費的斟水機。(顏銘輝攝)
此外,在城門燒烤場的廁所外面,除了汽水機外,還新設了一部斟水機。其實很多山友都會自備水樽或水袋,以前補水一定要用汽水機,但如今有新的免費斟水機,既可節省金錢,亦減少使用即用即棄的膠樽。希望漁護署日後在郊野公園增設更多斟水機。
▼ 野外動向Hong Kong Discovery的導師Jan與參加者一起行完第6段。(顏銘輝攝)
▲ 「麥理浩徑通走」所有二維碼登記點位置:
更多有關麥理浩徑1至10段路線資料:
文:HK01體育 - 顏銘輝(部份內容)
圖:HK01體育 - 顏銘輝 & 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香港01》與「野外動向 Hong Kong Discovery」合辦,「中國香港旅行遠足聯會」及「雷利計劃(香港)」協辦「麥徑40」慶祝活動,將會分段與大家一齊行完全條麥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