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徑40】第一回逆走西灣亭浪茄 觀察風災後破落中的生命力

 
 
生活頻道 上山下海 精選 寫作人分享
2019-04-08 (Mon), 16:00

趁麥理浩徑啟用40周年,「野外動向 Hong Kong Discovery」與《01體育》合辦「麥徑40」行山計劃,招募參加者,每月行一段麥徑;在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3月31日),舉行首次活動,由西灣亭出發,逆走麥徑,行至浪茄,再環萬宜水庫回北潭涌;預計早上10時出發,約下午4時完成。


在起步前向參加者講解路線。(顏銘輝攝)


「麥徑40」的參加者在吹筒坳的十字路口休息。(顏銘輝攝)

是日天氣清涼,多雲有風,是行山的好天氣。一行山領過精美的麥徑第1段貼紙後,就在上午10時20分出發。由西灣亭到西灣山路上,景色美不勝收,時而望往萬宜水庫的群山環湖,時而見到大浪四灣的連綿海岸,令參加者多次停下腳步,拿出手機拍照。西貢的浪茄灣被譽為全港最靚的沙灘,但颱風「山竹」留下的痕跡尚在,高大的塌樹不規則地橫臥灘上,仍有一片滿目瘡痍之感。在破落的浪茄,卻是生機勃勃,在一道窄小的溪流中,數以百計的蝌蚪掙扎求存,成為行山人士路過的一大景點,也是一堂最好的自然生態課。


▲ 每位參加者都會獲派麥理浩徑第1段紀念貼紙一張。

登西灣山頂前與靚景自拍

快到西灣山頂時,有一開揚平台,景色最壯觀,盡見西灣、鹹田灣、大灣及東灣。美景下,我以大浪四灣及蚺蛇尖為背景,與參加者自拍。HK01「01SOLar」成員山系女生Melody待大隊離開後,特地留下繼續影,可見此靚景的魅力。Melody 體能相當好,很快就追上大隊到西灣山頂。


與參加者在大浪四灣的背景前自拍。(顏銘輝攝)

越過西灣山頂是另一番的風景,先朝向睇魚岩頂及長岩頂一帶,遠方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之後就會望到整個浪茄的景色。參加者體能皆不俗,腳程快之餘,一路上休息不多,中午12時多就落到浪茄灣。

浪茄以水清沙幼的沙灘而聞名,但沙灘後塌樹東歪西倒,仍保留住颱風「山竹」吹襲的痕跡,加上當日天陰,整個環境有種荒廢破落之感。由西灣山落到去,先見到戒毒所的圍欄幾乎沒入沙中後,浪茄村的路牌亦有大半截被埋在沙下。從前,浪茄營地古木參天成林,但如今不少被連根拔起,躺在沙上。

浪茄小溪遇見蝌蚪群

在破落的浪茄中,有一處生機勃勃。有道溪流自山而下,從林中蜿蜒而出,水量不多,在沙地上沖出一道淺坑,朝海洋流去。行山人士踏着橫臥溪流上的廢木,小心翼翼地行過。


浪茄灣經颱風「山竹」吹襲後至今仍見到破壞痕跡。

過河時,頭往下望,見到一群又一群蝌蚪在溪流中游來游去。「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Antipas 則表示,很少蝌蚪可以成長為青蛙,大約100尾蝌蚪只有一尾可以生存到最後;他認為這處環境不佳,可能200尾蝌蚪只得一尾可以成為青蛙。

浪茄小溪遇見蝌蚪群。(顏銘輝攝)

行至浪茄營地時,開始下雨,一行人沒有細味沙灘景色,趕緊行往東壩避雨要緊。抵達東壩時,時間大約是下午1時許,天氣仍沒有改善,所以與「01體育」Ken 和 Gary 商量後,大家決定中止行程,參加者可選擇在東壩提早退出,或者冒雨趕路出北潭涌。


中止行程前再來一張自拍照,感謝自己團隊(Tom, Antipas & Hendy)下雨天仍笑口常開。

將舉行第2次活動行大浪西灣

儘管活動因天雨而中止,但行至浪茄才下雨,都算運氣不俗,至少一行人在上落西灣山時,可以在乾爽涼快的天氣下行走。要知道,從西灣山落浪茄的山路有點崎嶇,如果地濕的話,會很容易滑倒。


西貢至西灣亭村巴 NR29。

更多有關麥理浩徑1至10段路線資料:

  1. 第一段:北潭涌>浪茄 
  2. 第二段:浪茄>北潭凹
  3. 第三段:北潭凹>企嶺下
  4. 第四段:企嶺下>大老山
  5. 第五段:大老山>大埔公路
  6. 第六段:大埔公路>城門
  7. 第七段:城門>鉛礦坳
  8. 第八段:鉛礦坳>荃錦公路
  9. 第九段:荃錦公路>田夫仔 
  10. 第十段:田夫仔>屯門

「麥徑40」計劃首次行山活動完成,四月將會舉行第2次活動,由西灣亭經大浪西灣及鹹田灣,沿麥理浩徑第2段行到北潭坳。日期及報名等詳情將會在稍後公布,請留意《01體育》與《野Guide》Facebook!

文:HK01體育 - 顏銘輝(部份內容)
圖:HK01體育 - 顏銘輝 & 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香港01》與「野外動向 Hong Kong Discovery」合辦,「中國香港旅行遠足聯會」及「雷利計劃(香港)」協辦「麥徑40」慶祝活動,將會分段與大家一齊行完全條麥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