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長征 Mighty Rovers 2010 南極 Antarctica

 
 
MR最新消息 往年回顧 野外長征 最新一年 MR 往年回顧
2010-03-01 (Mon), 00:00

野外長征 Mighty Rovers 2010 南極 Antarctica 不一樣的考察

出發到南極

南極是地球上依據地球自轉軸的最南點。

一般而言,我們所說的「南極」是指南緯66度(南極圈)以南的地區,即南極洲及南冰洋的總稱。
南極洲包括南極大陸及周圍島嶼,佔世界陸地面積的十分之一,約中國面積的一倍半及香港面積的一千四百倍,是世界上第五大洲。

南冰洋,又名南極洋,是南緯60度以南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

縱然南極洲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最乾燥的地區,但在這片冰天雪地裡孕育著無數的生命。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是南極的夏季,在不落日的天空下,不少生物趁著這段短短的半年時間分秒必爭地覓食、繁衍下一代,以度過南極漫長的黑夜。

在這裡,你不單可以進入南極地區的企鵝世界、海豹樂園、飛禽天地,而且還可以瞭解極地獨有的生態環境。

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塊資源蘊藏量極為豐富而未被開發的淨土。目前,在南極發現的礦產資源就有二百多種,淡水量佔全球的七成以上,那裡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鐵山、煤田以及南大洋富饒的海洋生物資源。

南極沒有人類原居民;根據《南極條約》,南極並不屬於任何國家。現時全球有四十六個國家簽署了《南極條約》,致力保護南極洲不受軍事或開採礦物資源威脅,並支持這片白色大陸的科研發展和環境保護。

每年不同時節,共有約千名科學家於南極洲各地點進行不同科研項目。

南極蘊藏著無數的科學之謎,包括地球的演變及全球氣候轉變等重要資訊,吸引不同國藉、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科學家在此進行各種科研活動,解開疑團。在來自各地的科學家齊心合作下所產生的科研結果,對預防全球生態破壞,保護自然環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主辦機構: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中國南極考察歷程

南極冰雪區是地球系統最大冷源和全球水氣環流熱力發動機的主要冷源,也是全球最理想的自然考察基地。中國目前有3個科學站在南極洲:

  • 1980年首批科學家參加國外南極站考察
  • 1983年6月加入「南極條約」
  • 1984年11月開展南極和南大洋科學考察
  • 1985年2月南極長城站建成
  • 1985年10月成為「南極條約」協商國
  • 1986年6月成為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成員國
  • 1989年2月南極中山站建成
  • 2005年1月9日成功登上冰穹A (Dome A) 最高點 4,093米
  • 2009年南極崑崙站建成
  • 2014年南極泰山站建成

受惠機構

  • 極地博物館基金 Polar Museum Foundation
    極地博物館基金由李樂詩博士於1997年成立。李樂詩是首位華人女性踏足三極 — 南極、北極、珠峰。她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探險家和環保教育家,曾於香港多間學校及教育機構向超過 300,000位學生講解環保及生態的課題。永不言休的李樂詩致力在香港建立極地展覽館,為下一代提供認識世界及極地,以及傳遞保護環境訊息的場地。極地博物館基金籌集資源建立的教育中心,將透過宣傳極地科學考察、探究環保的重要,讓大眾對賴以生存的地球有新的認識、新的感受,並更關心和愛護我們的環境。  

是次考察之旅將由「仁愛堂蔡黃玲玲教育發展基金」贊助22名香港高中學生親往南極。隨團學生將與極地專家一同踏足南極洲,親身考察當地環境和生態,與考察人員交流學習,希望為學生們帶來畢生難忘的經歷,體驗極地力量,返港後肩負起宣傳環境保育的重任。

活動目標

  • 協助青少年建立正面價值觀 - 活動能讓各方面專家與學生進行交流,透過不同培訓及工作坊教導學生環境保護之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從中協助參與學生建立正面價值觀,並能與同輩分享經歷,共同建立良好觀念,及對社會作出承擔
  • 提高青少年環保意識 - 是次考察之旅將由「仁愛堂教育發展基金」贊助22名香港高中學生親往南極。隨團學生將與極地專家一同踏足南極,並登上中國南極研究站長城站,與駐南極科學家交流會面,希望為學生們帶來畢生難忘的經歷,體驗白色大陸力量,返港後肩負起宣傳環境保育的重任
  • 讓學生們了解環境破壞及污染對日常生活、以至人類及社會發展之影響,從而誘發他們對科研及環境保育的興趣,並透過此活動鼓勵青少年作多元發展
  • 了解中國在南極洲的科研項目
  • 喚起關注全球氣候轉變的議題

野外長征 Mighty Rovers 大會主題曲:地球應援團 (主唱:糖兄妹)

《野外長征 Mighty Rovers》召集人 – 陳嘉俊 Jan K.C. Chan

詳見:野外長征 MightyRovers 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