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一個神祕又寧靜的國度。 北極,看似渺無人跡。 在這片茫茫白雪之上,其實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愛斯基摩人。 他們樂天知命,世世代代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 愛斯基摩人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為什麼他們選擇住在北極這個嚴寒之地? 他們如何織衣保暖,捕獵海豹,利用雪狗作為交通工具? 現代文明可有改變愛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
李樂詩博士『 極地博物館基金 』創會人 --- 第一位踏足三極的中國女性,從事藝術廣告設計、攝影、寫作,並任電影美術指導。1970年,她提倡「背囊、睡袋遊世界」,開始了環球旅遊。二十多年來,她的足跡遍及世界七大洲五大洋。自一九八五年起參加中國南極考察隊,四次登上南極,旋又六次赴北極,以及珠穆朗瑪峰區域考察攝影。
1985年,中國南極考察成果在香港展出。我全神投入展覽的設計工作後,竟被南極深深吸引了。於是我提出申請,無論如何也要參加南極考察。幸運地,我當年便被接受為中國第二次南極考察隊員,與中國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同赴南極長城站。屈指算來,這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也許,當初只是一種神秘感策動著我,驅使我去親眼看看南極到底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蘊含著什麼樣的力量?
第一次從南極歸來後,好像總有一種清新的空氣蕩滌我的靈魂,極地的呼喚不停地在耳邊迴響。每當我閉上雙眼,眼前就浮現南極那純淨潔白的冰國雪地。從表面上看,只是一片白色,但仔細觀看時,卻發現空白中,包含無與倫比的豐富色彩。這些色彩展示出從未見過的自然美與藝術美,又隱含著深澳而又明確的人生哲理。於是我出版了“南極夢幻”。在那部畫集中,我試圖把南極自然與人生藝術溶在一起,想像在這片白色的大地上如何陶冶人生。 1990年,我再獲批准第三次赴南極,而且是東南極大陸的中山站。
久孕心中的南極之火又再次燃燒起來。我不顧一切全力以赴投入那無邊無際的白色世界,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她,更真切地認識她。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南極的白色似乎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使我的生命足跡一直向南、向南。多年來,無論在南極還是在北極,我經常體受狂風暴雪和驚濤駭浪的洗禮。這些使我強烈感覺到,大自然遠比現代人類所想像的更為強大。以前背囊睡袋走天下的時候,我遍訪世界名都古城,人們似乎已經忘記真正的大自然是什麼樣子。而在「南大洋」、「西風帶」的氣旋惡浪中,一萬三千噸的抗冰考察船“極地號”,也不過像一片小小的樹葉,聽天由命地隨波逐流。 在極區茫茫冰原的下降風和雪暴中,考察隊員們只能蜷縮在雪上履帶車裡,祈禱引擎不要熄火,以免被凍死餓死。也許,只有颶風震耳欲聾地轟鳴,酷寒使四肢快要麻木的時候,人才能切身體會到自然力量的強大與無情,才能心悅誠服地承認: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弱小。
李樂詩博士極地足印:(未能盡錄)
李樂詩博士 Dr. Rebecca Lee - 極地博物館基金創會人
社會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