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裏,我們到訪過澳洲不同的生境,包括Jerrabomberra Wetlands Nature Reserve、Mulligans Flat Woodland Sanctuary及Australian National Botanic Gardens。我們都可以看到與香港品種類似的鳥兒,如鷺、鳩、鶲等,還看到三種體型較叉尾太陽鳥大的「太陽鳥」吸食花蜜,牠們毛色美艷,很美麗。不過爸爸告訴我,牠們是吸蜜鳥Honeyeater,不是太陽鳥Sunbird。
▲ 黃翅澳吸蜜鳥New Holland Honeyeater
吸蜜鳥是澳洲常見的一種鳥類,屬於吸蜜鳥科,常棲息於森林中。雖然牠們像蜂鳥和太陽鳥一樣,以花蜜為食,而且在身體上有一些相似之處,但牠們之間是沒有相關性。牠們的特徵之一是「刷狀」舌頭,牠們用它從花朵中吸取花蜜。然而,花蜜只是牠們的食物之一,牠們還以昆蟲和漿果為食物。今次,我們看見了三種吸蜜鳥,包括:東尖嘴吸蜜鳥Eastern Spinebill、冠澳吸蜜鳥 Crescent Honeyeater和黃翅澳吸蜜鳥New Holland Honeyeater。牠們很喜歡吸食一種名叫Grevillea的灌木花朵的花蜜。這是一種非常耐寒的花朵,在零下幾度的澳洲冬天,也會有杏色花朵盛開。
▲ 黃翅澳吸蜜鳥New Holland Honeyeater
雖然香港與澳洲是相隔千里的地方,但都可以看見很多相同或相似的鳥類。一方面,我們可以把在香港學習到的觀鳥技巧應用出來,從鳥兒的體型及生活習慣,對牠們有大概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能與鳥類的遷徙有關。候鳥會於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沿著特定的路線往返繁殖地和避寒地。我們能在香港這個小小的城市看到品種豐富的鳥兒,正因為香港是位處東亞——澳大拉西亞候鳥遷徙航線。每年,候鳥由北極圈起飛,經東南亞,一直飛到澳洲及紐西蘭,全程13,000公里,香港就是牠們的中途站,牠們會在香港休息及補給食物,才繼續長途的遷徙旅程。可惜,由於濕地持續受地產或人為發展影響銳減,加上不同形式的污染及捕獵活動等影響,導致候鳥數目大減。
▲ 黃翅澳吸蜜鳥New Holland Honeyeater
美麗的鳥兒與人類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如何保護牠們,如何保持生物多樣化其實也是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的責任,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可以坐言起行。
文、圖:崔耀晉 Augustine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