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結果:香港生物多樣性攝影比賽 @中銀香港人與自然共融計劃【生物多樣性學堂】

 
 
生活頻道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極地博物館基金
2024-05-27 (Mon), 13:00

【極地博物館基金】為進一步推動大眾關注「生物多樣性」,早前曾推出《中銀香港人與自然共融計劃【生物多樣性學堂】》香港生物多樣性攝影比賽。比賽的評審及公眾投票現已圓滿結束,並獲【香港國際旅遊展ITE】之主辦單位支持,將於2024年6月13日至16日的【第38屆香港國際旅遊展】公開展出所有得獎及優異作品,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業界、商界、專業人士及大眾欣賞!

比賽目的: 

  • 深化學生與公眾對香港郊野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 以香港動物、植物及人與自然的聯繫為攝影目標
  • 提升學生與公眾的環境保育意識,培養成為世界公民的責任心
  • 鼓勵家長帶子女親近大自然,學習和大自然相處,並訓練其觀察力及耐心

評審準則:以構圖、創意、切題、技巧、描述為評審準則詳見比賽規則

【香港生物多樣性攝影比賽】頒獎典禮將於以下時段舉行,並會以電郵或WhatsApp專函邀請各得獎者蒞臨出席。

  • 日期: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
  • 時間:12:30 - 13:30
  • 地點:香港國際旅遊展 - 主舞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Hall 1)
  • 獎項:【小學組】、【中學組】、【公開組】設冠、亞、季軍、優異獎及【公眾我最喜愛相片】

下列【香港生物多樣性攝影比賽】各組得獎名單及作品,敬請細心欣賞:
(**如有任何爭議,大會擁有所有最終決定權。)


小學組
小學組 冠軍
馮筠婷 — 沙田圍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

拍攝地點: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標題:是蠅不是蜂
跟爸爸發現一種名叫食蚜蠅的昆蟲,不但很像蜜蜂,也吃花蜜及花粉,亦是替花授粉的功臣!牠的幼蟲亦會獵食蚜蟲保護植物呢!

小學組 亞軍
林芮君 — 元朗朗屏邨東莞學校

拍攝地點:元朗

標題:「蟲」不簡單
兩條可愛的玉帶鳳蝶幼蟲靠在一起吃葉子,之後牠們還需要經歷重重難關結蛹蛻變,才可以成為對世界很重要的蝴蝶,協助植物傳播花粉,看似簡單,其實「蟲」不簡單。

小學組 季軍
梁心言 —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

拍攝地點: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

標題:行山遇好友 - 龍眼雞喜遇竹節蟲
熱愛通山跑的我,經常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生物,每年大約同一時間也總會遇上老朋友們,就像相中龍眼雞巧遇竹節蟲一樣,不論遇見誰,也驚喜萬分!


小學組 優異獎
何卓芹 —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一小學

拍攝地點:汀九橋底

標題:靜待


小學組 優異獎
陳皓情 — 元朗朗屏邨東莞學校

拍攝地點:元朗

標題:我不是「蒲公英」


小學組 優異獎
張駿霖 —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

拍攝地點:大潭郊野公園

標題:第一次看見毛毛蟲


小學組 公眾我最喜愛相片
張駿霖 —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

拍攝地點:大潭郊野公園

標題:第一次看見毛毛蟲


中學組  ▲回頂部
中學組 冠軍
郭允言 — 皇仁書院

拍攝地點:新田魚塘

標題:黑翅長腳鷸優美展翅
相中的黑翅長腳鷸正在新田魚塘展翅飛翔。新田魚塘位於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外圍,既有生態價值,亦有助防止河口氾濫。

中學組 亞軍
鄧皓兒 —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拍攝地點:香港濕地公園

標題: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主要棲息在沼澤、河流、湖泊和稻田等濕地環境中。牠們以魚類、青蛙、昆蟲、甲殼類和其他小型水生動物為食物。這種鷺鳥通常是單獨或成對活動,牠們以慢悠悠的步伐在水邊覓食。

中學組 季軍
呼小虎 —保良局顏寶鈴書院

拍攝地點:大埔滘野外研習園

標題:青鳳蝶
青鳳蝶是一種美麗的蝴蝶,翅膀呈現深藍色和黑色的組合。牠們廣泛分布於亞洲地區,青鳳蝶以花蜜為食,並具有重要的授粉作用,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成員之一。


中學組 優異獎
温嘉欣 —博愛醫院八十周年鄧英喜中學

拍攝地點:下花山

標題:鳥的等待


中學組 優異獎
金思萱 — 保良局顏寶鈴書院

拍攝地點:東平洲

標題:自然之美


中學組 優異獎
余沛霖 — 職業訓練局青年學院(天水圍)

拍攝地點:泥涌

標題:蟹與螺


中學組 公眾我最喜愛相片
黃柏熹 — 張沛松紀念中學

拍攝地點:海下灣

標題:奇特的海蛞蝓


公開組 ▲回頂部
公開組 冠軍
許英傑 

拍攝地點:Hong Kong Parker Mountains

標題:Hoverfly
Hoverflies, make up the insect family Syrphidae. As their common name suggests, they are often seen hovering or nectaring at flowers.

公開組 亞軍
韋卓言 

拍攝地點:黃竹坑

標題:英雄展翅
英雄莫問出處,齊心奮力向前,匯聚建設美好香港,共創美好將來 

公開組 季軍
陳繼明 

拍攝地點:松仔園

標題:面容之變:跳蛛脫皮的神奇轉變
跳蛛初脫頭,猶如兩塊面。剝開頭殼,展新面容。眼睛閃亮,閃爍光芒。新生之姿,炫彩奪目,為舞動增添了一層神秘的風采。


公開組 優異獎
張文傑 

拍攝地點:大埔滘野外研習園

標題:蛛窗網戶


公開組 優異獎
梁幗薏 

拍攝地點:新田

標題:格劍


公開組 優異獎
賴秀輝 

拍攝地點:土瓜灣海心公園

標題:黑與白


公開組 公眾我最喜愛相片
陳寶儀 

拍攝地點: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

標題:黑夜裡的甲蟲


中銀香港人與自然共融計劃【生物多樣性學堂】2023-24
官方網頁:hkdiscovery.com/pmfbochkcn 
贊助機構:中國銀行(香港)
主辦機構:極地博物館基金

協調機構:野外動向 HKDiscovery
電郵:hkdproject@hkdiscovery.com(何先生) ; admin@hkdiscovery.com(陳小姐)
WhatsApp:5212 5118 
電話:2145 4457
查詢:星期一至五/10:00-18:00


主辦機構:
極地博物館基金
- 於1997年香港註冊成立,為一非牟利和非政治性慈善機構,在中國科學院和香港各界鼎力支持下,一直致力推動香港及內地科學考察和合作,積極在學校、社團等不同管道向大眾宣傳極地科學考察和探險,對保護地球環境有著重要作用。(詳見網頁

贊助機構:
中銀香港
- 根植香港逾百年,是香港主要商業銀行和全功能國際化區域性銀行,也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和香港唯一的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中銀香港一直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於1994年成立中銀香港慈善基金,20多年來積極捐助並參與公益慈善活動,包括扶貧助弱、青少年發展、環保減碳及文體藝術等多個領域。中銀香港連續第二年獲《亞洲貨幣》評選為「香港最佳企業社會責任銀行」。(詳見網頁

支持機構:(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應用科學學部 
– 國際學院是浸大於2000年成立,國際學院是全港首所開辦副學士課程的大專學院,專業包括環境保育學、生命科學、地理及資源管理;並一直堅守浸大「全人教育」的理念,以通識教育及全面的課外硏習活動,讓同學安心學習和成長。(詳見網頁

香港課外活動主任協會 – 非牟利專業教育團體,目標為提高全港中、小學的課外活動素質,提升活動主任和導師的專業水準。(詳見網頁

香港地質學會 – 於1982年成立非牟利專業組織,旨在加強本地的地質研究及培養大眾對地質的興趣,並為專業人士和地質業餘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平台。(詳見網頁

香港價值觀教育教師協會 – 於2023年註冊成立,旨在促進和推廣香港中小學的價值觀教育。協會通過組織本地或海外的專業考察團、舉辦價值觀教育相關的課程、講座和研討會等活動,致力於建立香港中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流平台和支援網絡,以協助教師在學校有效實施價值觀教育。(詳見網頁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 香港中文大學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2013年12月成立全球第一所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博物館提供有關氣候變化的展品和多媒體互動展覽,讓公眾尤其學生和老師緊貼及掌握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凝聚環保力量。(詳見網頁

協調機構:
野外動向
 – 於2000年成立一直以來參與多項本港及海外生態旅遊項目顧問工作,曾統籌不少大型本地、國內及海外保育及社區項目;2019年將實體雜誌出版提升為【野Guide】跨媒體平台,繼續為讀者挖掘更多遠足露營、運動跑步、綠色生活、生態保育及深度旅遊的寰宇資訊!(詳見網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