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第一台 "氣候及環境資訊節目" 大氣候 (FM92.6-94.4)逢星期六中午12:15-14:00,主持人:胡世傑、鄭萃雯 同你監察「大氣候」!大氣候之友 "陳嘉俊 Jan" 繼續邀請各界好友到大氣候分享最新山野探索、生態保育及遠足攀山等資訊!
▼ 有沒有想像過香港可以養殖價值連城的忘不了淡水魚?想知更多記得收聽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 大氣候漁農生態知多D - 本地養殖「忘不了」 愉富農科技術總監黃寶文 、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 (1330-1400) " (2022/12/24)
▼ 有沒有想像過香港可以養殖有機龍蝦?想知更多記得收聽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 大氣候漁農生態知多D - 本地養殖龍蝦 仟國水產 - 林汶嬉 、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 (1330-1400) " (2022/12/17)
▼ 平時食蘑菇有沒有想像過有機菇菌是怎樣種植和生產?想知更多記得收聽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 漁農生態知多D 有機菇菌" 宏瀚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業務經理 譚展雄 、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 (1330-1400) " (2022/12/10)
▼ 鞍山探索館 Tommy帶大家遊馬鞍同周邊山頭野嶺,想知馬鞍山村的故事和周邊更多生態環境有幾豐富,記得收聽!一齊秋遊鞍山!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駱文捷 - " 秋之鞍山遊" 鞍山探索館項目統籌員 湯文勇 、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 (1330-1400) " (2022/10/22)
▼ 陳國強的越野生涯由1996年展開。那年他是消防員,被派調到西貢新市鎮及馬鞍山。因不時有行山人士遇到意外需要消防員解救,KK發現自己山上經驗不足,就展開了他在山上操練的日子。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 171公里的故事?" 毅行教室慈善基金 創辦人陳國強 、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 (1230-1300) " (2022/09/24)
▼ 2022年5月份一次地質考察過程中發現香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大型菊石化石痕跡。究竟菊石化石有什麼特別?是否代表香港曾經有恐龍?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 香港發現化石? 古生物化石工作者 - 龍德駿 、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 (1230-1300) " (2022/09/17)
▼ 在繁囂的城市裏,人類並非唯一的住客。只要細察四周,不難發現城市其實生機處處,麻雀在樓宇間穿梭飛翔的畫面,更是你我熟悉的城市風景。麻雀縱然與人親近,但我們對這鄰居又有多少認識?到底麻雀的數量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香港有什麼地方會有較多麻雀岀沒呢?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全港麻雀普查2022 - 香港觀鳥會研究主任 鍾晉霆、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 (1230-1300) " (2022/09/10)
▼ 點樣在疫情下舉辦【全港小學野外大搜查】比賽?學生如何善用VR360準備比賽、認識香港?【全港小學野外大搜查】活動統籌 — 蔡惠嫻小姐帶來幾位參賽小學生上大氣候節目分享感受。
▼ 點樣揀黃昏行山路線,避開高危時間,計劃合適嘅旅程。Gary 仲會分享自己行山「差啲出事」嘅經歷,等各位聽眾引以為鑑。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行山達人顏銘輝 Gary、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 (1230-1300) " (2022/07/30)
▼ 當行山遇上山火究竟點算好?就算已報警,在山頭都要等待救援,消防人員分分鐘要成個鐘先至會到達現場!這後時間候應如何自救?有乜嘢可以做?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行山遇山火點好? " 前消防處高級消防區長郭永秋、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 (1230-1300) " (2022/07/23)
▼ 行古道,有助認識對周邊的自然景物、包括鄉村、風水林、土名、廟宇、墓穴、橋碑等歷史。古道定名方法。選用地名,以示位置作用。以香港電台背後獅子山鄰近山坳講起,有幾條是沙田往九龍必經之路。行古道,要注意遠足安全,不要人為破壞及任意塗鴉。想了解更多記得收聽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香港古道行" - 獵影遊會長 郭志標先生 (1230-1300) ;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教授、大埔區葉太(1330-1430) (2022/07/16)
▼ 行山最常見又最嚴重的意外是中暑,熱衰竭及中暑兩種熱病的原理、分辨兩者的徵狀以及處理方法,m過去亦有不少山野意外,如果野外受傷應該點算?想了解更多記得收聽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野外受傷點算?/ 大氣候 有機資源齊共享(第3集 : 有機認證)" (2022/06/25)
▲攀登及攀山總會一级山藝教練梁志偉、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1230-1300)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教授、蔬菜統營處一級市場經理羅家豪(1330-1430)
▼ 暴雨及颱風期間雨量大,時有山洪暴發,過去亦有不少意外,是行澗人士遭洪水沖走而喪命。山藝教練梁百衡將分享行澗比行山困難及危險,要量力而為,並叮囑大家切勿在暴雨後行澗。想了解更多記得收聽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 - "山澗危機/ 大氣候有機資源齊共享(第一集 : 有機耕種) " (2022/06/11)
▲山藝教練梁百衡、野外動向創辦人陳嘉俊(1230-1300)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教授、有機農夫薛太(1330-1430)
▼ 近年手機應用程式行山好普遍,國際攀山聯盟來港評核香港山藝訓練時,都提及這現今趨勢,作為登山教者不去接受是無法與時並進。 傳統地圖閱讀及指南針運用技術,由以往的生活技能,轉變成求生技能。最近手機程式使用的開放式地圖被人大規模修改官方地名一事,亦帶出傳統地圖閱讀的重要性。跑山活動很盛行,跑山背囊雖細,但花點心思,也能帶足保障登山安全的裝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山野安全知多少? - "劉志宏 - 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二級山藝教練 " (2022/06/04)
▼ 每天不少樹木在我們身邊「擦身而過」,除了遮陰除塵等較多人知道的好處外,社區樹木與社區發展還有不可分割的影響。社區內所種的樹種,種植位置,大小,和社區發展有密切的關係。那些年會種那些樹種?近年的選種趨勢如何?以深水埗和新蒲崗作例子,介紹如何從樹木來認識城市發展。 倡議重點:以樹木和城市發展作引子,誘發市民對樹木的興趣,繼而了解樹木,特別是在全球暖化下,對人們的重要性。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社區樹木知多少? - "蘇國賢 長春社總監 " (2022/05/28)
▼ 泥灘係眾多不同種類嘅生物棲息地,例如紅樹林、不同既蝦蝦蟹蟹、蜆同螺,有啲泥灘仲有珍貴既海草床,同埋係馬蹄蟹既繁殖場。邀請長春社保育經理 - 許淑君小姐同大家分享一吓泥灘生態同保育既事。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泥灘生物知多啲? - "長春社保育經理 許淑君小姐 " (2022/05/21)
▼ 長春社開創性綠活體驗 ‧ 環教獨特視角。以論壇劇場作環境教育,讓學生以第一身培養出對環境議題的想法並表達出來?「手」創環教論壇劇場,點樣由淺入「心」?回收山野物資進入循環經濟圈? 環團淨山點回收揭示鬼崇垃圾黑點?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環保教育劇場 - "長春社教育經理 鄧俊賢 (Terence) " (20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