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第一台 "氣候及環境資訊節目" 大氣候 (FM92.6-94.4)逢星期六中午12:15-14:00,主持人:胡世傑、鄭萃雯 同你監察「大氣候」!大氣候之友 "陳嘉俊 Jan" 繼續邀請各界好友到大氣候分享最新山野探索、生態保育及遠足攀山等資訊!
▼民安隊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轄下一支輔助應急隊伍。在天災發生時,民安隊會協助不同救援部隊,執行包括搜索和救援、撲滅山火、控制人群、水災救援、登記災民、處理傷者、疏散及為災民安排食物、清理阻礙道路的塌樹或山泥等任務。 在颱風襲港懸掛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時,民安隊會派員到不同地點候命,協助執行緊急撤離或開通道路等工作。此外,當颱風遇上天文大潮時,民安隊亦會派員到水浸黑點(如大澳及鯉魚門)候命,以便更迅速回應動員請求。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風火水泥總有你 "民安隊緊急救援中隊副指揮官 - 黃偉平" (2021/12/04)
▼點樣可以減少時裝帶來的浪費及污染?
張駿霖 Eric 一直思考把本地的傳統工藝應用在環保時尚上,希望藍染,不再規限於傳統,而可以創新的方式展現更多可能性;更在2019年開始在本港大批量種植藍草,嘗試把藍染工藝融入生活,推動本地工業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有機漂染 "染樂工房社企創辦人 - 張駿霖"、"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11/27)
▼中國大陸有超過500個國際鳥盟確認的重點鳥區(Important Bird and Biodiversity Area),而面積細小的香港,就擁有兩個重點鳥區。其中的「內后海灣深圳河集水區」,就由東邊開始,覆蓋了塱原淡水濕地,向西延伸至馬草壟、落馬洲、米埔拉姆薩爾濕地、南生圍、尖鼻嘴至上白泥,包括了各種濕地生境,支持大量候鳥,甚至瀕危鳥種。劃定重點鳥區,是希望政府決策時能考慮重點鳥區的保育,以保護重要的生態資源。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鳥區保育 "香港觀鳥會副總監 - 胡明川小姐"、"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11/20)
▼透過其中兩次親身經歷的分享,帶出市民輕視遠足活動的問題
1. 一次是在鴨脷洲玉桂山遠足時所見到的事件,帶出市民被網上不詳盡資訊吸引前往遠足的風險。
2. 一次是在雙鹿石澗內進行山藝訓練時所遇,道出不懂路線的獨行者所面對的安全問題。
分享野外事故時的親身經歷
1. - 行山朋友由清醒漸漸迷糊,在處理後回復清醒後撤退。
2. - 路過見到隊伍對頭暈行友處理不當而出手協助。
3. - 妨礙直昇機救援的遊人。 - 一宗間接參與的事故(現場人士打電話問功課)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山野急救你要知 - "攀總註冊山藝教練 - 劉志宏"、"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11/13)
▼都市固體廢物在2019年的棄置量為平均每日11,057公噸,當中不少是未過期的食品或用品。 有組織曾統計香港每年約有1.5億件到期產品被棄置堆填區,除造成浪費外,更增加堆填區負荷。 大家知唔知產品印有「賞味期限」或「最佳食用日期」及「有效期限」多種字眼。你識分別嗎?如果真係識得分就可以減少浪費和選擇。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賞味期限」代表乜 - "綠惜超市創辦人 - 蘇漢熏Ben"、"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11/06)
▼香港觀鳥會連續六年舉辦全港麻雀普查,今年推算全港巿區大約有21萬隻樹麻雀,較2016年減少逾三成,數字為六年來最低。麻雀數量減少的現象並非香港獨有,近10多年來歐洲及亞洲多地有研究發現,棲息於市區的麻雀屬鳥類數字下跌,並歸納了數個潛在因素。這些因素是甚麼? 有哪些是香港麻雀數量下跌的可能成因? 作為巿民又可以怎樣幫助麻雀呢?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麻雀普查 - "香港觀鳥會高級項目經理 - 楊莉琪"、"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10/30)
▼行山萬一不幸遇到山嶺意外時,保持鎮靜外。報案時怎樣有效提供資料,增強救援人員正確有效及快速到達遇事地點作出有效救援。 冇獎問答環節你知唔知應該點做?
你會揀:
1)發生山嶺意外情後,撥打 999 應注意事項(提供甚麼有效資料)
2)沒有手提電話網絡下,撥打 112 應注意事項。
3)有家人報稱行山失蹤,報警時需要準備甚麼資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330-1400, 山嶺應變話你知 - "民安隊山嶺搜救中隊分隊指揮官 - 李家明"、"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10/23)
▼近年遠足資訊越來越發達,讓很多市民有機會收到更多遠足路線資訊及相片。在方便了大家比以前更容易得到路線資料用作遠足行山之用,但在方便嘅同時亦都吸引咗一班安全考慮較少的朋友參與行山活動。獨自行山就是近年常出現的情況,今集我哋就會分享獨自行山所帶嚟嘅問題。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330-1400, 獨自行山風險 - "民安隊特遣部隊山嶺搜救訓練辦公室參事 - 秦國樑"、"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10/02)
▼ 當大家都重視市區嘅建築保育,希望昔日老香港情懷得以延續傳承時,你又有無諗過 鄉郊保育 同樣重要呢?其實香港嘅偏遠鄉郊地區蘊藏著豐富嘅自然生態、建築同埋人文資源。想知道咩係鄉郊保育?保育鄉郊對我哋有咩好處?記得準時收聽星期六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保育鄉郊 - "鄉郊保育辦公室 總監 - 鄧文彬 教授"、"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09/18)
▼ 后海灣濕地,是遷徙候鳥重要的中途補給站,每年都為超過五萬隻冬候鳥提供覓食和棲息地!過去30年,香港政府及民間團體都不斷透過實行和加強濕地保育措施和工作,去保護這片重要的國際濕地。可是,政府最近提出研究放寬「濕地緩衝區」的發展密度,這意味著甚麼?又將為后海灣的生態帶來怎樣的影響?記得準時收聽星期六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濕地緩衝區 - "香港觀鳥會保育主任 - 黃雪媚"、"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09/11)
▼"榕樹蟲害" — 在2020年8-11月期間,一種名叫朱紅毛斑蛾 / 燄色榕蛾的蛾蟲大口大口地咬食榕樹樹葉,被咬食的樹種主要是細葉榕和垂葉榕。最嚴重時蛾蟲會把整個樹冠吃掉,四季常綠的榕樹變得光禿禿。這次「大爆發」主要集中於天水圍、屯門、錦田、元朗及上水一帶。咬食狀況是從樹頂開始往下咬食,嚴重的大概有90%樹冠被吃掉了。蟲害沒有停止,2021年年初至今,於5月和7月也有榕樹的樹冠被吃光了。不同的防治措施也在試驗階段,我們需要繼續監察朱紅毛斑蛾的生命周期與牠們對榕樹的長遠影響。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朱紅毛斑蛾 - "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09/04)
▼"即棄膠餐具" — 即棄塑膠餐棄置是第二多的塑膠垃圾,2019年每日棄置到堆填區的塑膠及發泡膠的即棄餐具多達200公噸,相等於149億件餐具,數量驚人;而疫情下,綠惜地球估算食肆外賣大增超過五成。政府早前推出的「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在2025年才落實第一階段的管制,餐飲業在外賣時,仍能提供即棄食物容器及杯等,遠遠落後於歐盟及中國 (2021年實施禁制),亦未有及時呼應疫情下外賣餐具大增的問題,呼籲當局急起直追。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330-1400, 管制即棄膠餐具 - "綠惜地球倡議及傳訊經理 - 楊日輝"、"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09/04)
▼香港唔會發生地震海嘯,附近又無火山,而早前世界各地發生嘅水災和山火離我咁遠,呢D野真係關我事咩? 如果話關你事,你又信唔信?請嚟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Readyhk 總監羅信堂先生,話你知防災點解關你事!仲會分享香港人對防災嘅普遍認知,同埋佢曾經參與過嘅大型災難救援行動嘅感受,等大家認識到 “災難無定時,防災要隨時!”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330-1400, 災難關我事? -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總監 - 羅信堂、"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08/28)
▼香港浮潛 地點究竟有乜野睇? 仲有 珊瑚區不宜碇泊區 、浮潛時注意事項 和 珊瑚普查!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330-1400, 浮潛睇真D — "健美教練潛水教練 - Hidy余曉彤"、"野外動向創辦人 - 陳嘉俊" (2021/08/21)
▼由細到大從不參與任何運動的一位太太 ,在一個偶然機會下參加第一次跑步活動,從此愛上運動,她最終更參加健美小姐賽事。想知更多,請留意收聽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從零運動到健美小姐真的有可能 ? — 健美教練 "劉紀君"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7/24)
▼在疫情下本地及海外很多比賽紛紛取消或延後,很多本地越野跑手提早進入休季期,在無任何比賽目標下大家的動力和訓練量都大跌。不過對越野跑手來說訓練沒有停止,這個時間更應該好好裝備自己。如何係教學和訓練上取得平衡也是一個學問。另外疫情下虛擬越野賽事發展得好迅速,一方面好的係令更多人投入越野跑這項運動,另一方面當然就是對山頭的影響。想知更多,請留意收聽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認識越野跑 - 黃偉雄 - OXYONE 越野跑教練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7/17)
▼香港三面環山,海岸及水資源豐富,趁嚟緊夏天大家有機會參與,介紹不同類型水上活動,除享受大自然樂趣外,其實仲有好多要留意嘅嘢!記得準時收聽!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水上活動,唔係講玩? - 饒奕明,香港遊樂場協會(文化及體藝部督導主任)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7/10)
▼越來越多人玩溯澗、綑邊、山澗、跳潭、溪降等山嶺活動時卻忽略事前準備及遇險應變計劃!我們邀請了消防處高級消防隊長到大氣候分享溯澗拯救的難度和親身經歷!記得準時收聽!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涉水攀石 - 張天瑜 消防處高級消防隊長(高空拯救專隊) 、范健邦 消防處高級消防隊長(潛水)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6/26)
▼面對山泥傾瀉、山野意外,甚至山火,由於地勢偏遠及險峻,政府飛行服務隊會盡快抵達現場協助搜索及進行救援行動,並將傷者帶離險境!我們邀請了政府飛行服務隊機師和空勤主任到大氣候分享高空搜索拯救的難度和親身經歷!記得準時收聽!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飛行服務隊高空搜索及救援行動 - 盧錦鋒機長(一級機師)、蔡澤民(三級空勤主任);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6/19)
▲圖:政府飛行服務隊
▼五月初,消防處接報到馬鞍山彌天棧道拯救5名被困人士。拯救期間突然遇上山泥傾瀉,一個大如冷氣機的巨石在漆黑中從天而降,3名消防員為保護傷者,用身驅抵擋大石,造成身體多處受傷!
我們邀請了消防處高空拯救專隊人員和機長到大氣候分享山野拯救的難度和親身經歷!記得準時收聽!!
▲圖:香港消防處新聞組 & 政府飛行服務隊
▼香港郊野部分名氣大的郊遊地點欠缺樹蔭,路途遙遠,攀升幅度大又急,缺少補給點及中途撤退路口,未必適合在夏天前往。挑選了 9個郊野行山暴曬黑點,屬於中暑不適的高危點,如果有朋友約你夏天去這些地方行山,請三思!例如有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八仙嶺九龍坑山、針山、青山、蚺蛇尖等等,想了解更多記得收聽星期六(5/June)大氣候 1230-1300時段有 香港攀山家 "鍾建民" 分享香港行山黑點!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行山黑點 - 香港攀山家 "鍾建民";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6/05)
▼ 馬屎洲怪石嶙峋,係唔少人周末地質遊,睇岩石嘅好去處。科學家透過化石紀錄,得知呢度嘅岩石係屬於古生代嘅二疊紀。原來二億五千萬年前嘅二疊紀同現今一樣,都曾經面對過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全球暖化帶來嘅環境改變。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沉積岩記載的香港歷史 - 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講師 "招侃潛博士"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5/29)
▼ 日本政府決定兩年後排放福島核污水入海,惹來影響海洋生態的爭議。分享該污水排放計劃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潛在風險,與及探討其它更佳的處理方法。 記得準時收聽 "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福島核污水的影響 - 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化學系環境毒理學及化學講座教授 "梁美儀"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5/22)
▼西貢半島景色優美怡人,是不少人郊遊渡假必選之地。昔日天主教米蘭外方傳教會曾在西貢多處傳教並建立十多間小聖堂。今日,這些小堂大多已空置或失修。天主教香港教區於2018年成立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主要負責復修、保育及管理西貢半島的天主教小堂;整理、研究及出版教會早期在該地區的傳教歷史;活化、推動及發揮這些小堂在靈修、朝聖、文化及福傳方面的潛在功能。願景是透過連結各小堂去打造一條本地朝聖路。 記得準時收聽 "大氣候"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委員 "莫靜儀女士"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5/15)
圖: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
▼清水灣大坳門及西貢北泥涌都是放風箏的熱門地點,亦是「鬥風箏」的主要場地。「鬥風箏」的目的是鬥快以風箏線割斷對方的風箏,而每日都有數十名好此道者在這兩處地方進行競技,但耍樂過後往往遺下風箏殘骸,遍布樹林及石灘,有些更會直接落海,情況嚴重。這些殘骸或釀生態危機,不單影響雀鳥棲息,亦容易引致山火。可惜的是,現時法例未能對此作出監管,政府部門只能定期清理以緩解情況。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保育主任 "王素君"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5/08)
圖:June Wong - WWFHK
▼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自1994年起首次舉行至今,調查覆蓋全球超過100個地點,動員近200位觀鳥者、保育工作者、研究員及鳥類學家等,香港觀鳥會統籌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2021》已順利完成,並剛剛公布了普查結果。香港觀鳥會 助理保育經理 胡明川到大氣候分享全球的黑臉琵鷺數量首度破5千創新高,然而,在港數量卻持續下跌。這些數字究竟意味著甚麼?而政府最近披露正檢討「濕地緩衝區」的規劃指引,會否令后海灣持續面對的發展威脅進一步惡化,損害候鳥的棲息地?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黑臉琵鷺普查, 香港觀鳥會助理保育經理 "胡明川"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5/01)
圖:香港觀鳥會 Kenneth Lam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330-1400, 惡劣天氣山野意外 前消防處高級消防區長 "郭永秋"&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4/24)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330-1400, 野生動物餵不餵 - 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 創辦人及創作總監 "勞丕禮"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4/17)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蛇出沒注意 - 專業註冊蛇王 "李詠豪Ken"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3/27)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奇岩怪石在香港 - 友晟之友總幹事、友峰會會長 "梁榮亨"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3/20)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生命影響生命 - 資深觀鳥導賞員 ,兼愛秩序灣官立小學校長 “崔家祥”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3/13)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海上天氣監測 - 香港高海拔登山運動員,兼前外展訓練學校教練 "黃偉建"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3/06)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香港海洋生態旅遊 - 潛水歷險會課程總監 "區紹堅"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2/27)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330-1400, 養蠔業在日本 - 中大人類學系教授 "張展鴻"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2/20)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新春行山賞花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2/13)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越野跑是一種教育 - 越野跑好手 "黃浩聰"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1/30)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 穿越4000km極地荒野 - 徒步達人梁諾仁、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1/16)
▼RTHK Radio1 大氣候 - 胡世傑、鄭萃雯/1230-1300 , 行山路線及禮儀 - 香港山藝協會創辦人 "梁梓浩 Sunny" & 野外動向創辦人 "陳嘉俊 Jan"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