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行 — 再談鶴咀
要數香港島美麗的地方相信鶴咀是數一數二了,流傳其南端的海角尖尖插入海中貌似鳥兒的喙部因此而命名為鶴咀,鶴咀半島位於港島東南部與石澳為鄰,於上世紀回歸前即1996年7月1日,港英政府把整個鶴咀半島及其週邊海域面積約20公頃之範圍指定為海岸保護區,限制了發展,因此鶴咀半島亦保留了自然環境及其半島內的鄉村風貌。
今次已是第二次介紹鶴咀,兩年前只講述夜星銀河的拍攝,今次介紹拍攝日出及日落的地點,先講日落地點,由於鶴咀的尖咀海角向東面,拍攝地點只有位於香港大學海洋研究中心對出的一個名為蟹洞的海蝕洞岩石頂,而且要在冬季拍攝,此地可運用鶴咀灣、狗髀洲及海洋研究中心作前景,冬季的太陽會落在鶴咀灣對出遠方的赤柱半島山後,而在夏季太陽則會被右面近方的鶴咀山遮擋,頗不理想。
整個鶴咀角均向著東面一望無際的大海所以在任何一處也可拍攝到日出海面,但論構圖的優美非鶴咀燈塔莫屬了,逾百年歷史的鶴咀燈塔是香港第一座燈塔亦是法定古蹟,話說自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香港漸漸成為水上交通繁忙的港口,於是港英政府於1875年在鶴咀半島東邊的懸崖上建成此燈塔給來往船隻導航並啟用至今,燈塔保留了古典建築的外形,屹立在懸崖上觀望並守護著南中國海及在附近航行的船隻。
要拍攝以此燈塔作為前景構圖的日出相片便要到一個位於電訊公司海底電纜站傍的懸崖上,沿著電訊公司大門左面小路便到達,該處亦有一個石屎建成的炮台遺址,在遺址內可作擋風避雨,此處四季也適合拍攝日出,因太陽在四季時節也是從南中國海昇出水面,由於夏季燒天的日子較多拍攝日出亦較艷麗,而冬季太陽位置靠近燈塔,所營造出主體與賓體的對待、互相呼應效果特別強烈。
海事暮光及城市暮光時刻的燈塔是比較日出時的燈塔美麗,因燈塔頂的射燈亮著,但亮燈方式是隔13秒一個循環,即每隔13秒閃亮一下約半秒,要捕捉這半秒的閃亮要考一考反應了,小弟建議用快門先決8秒拍攝,ISO用800/1600,那樣便可比較容易捕捉燈塔頂的閃光。
由鶴咀迴旋處至電訊公司發射站的約3公里車路是交通管制區,除的士外所有車輛必需持有禁區紙才可駛入,各位駕車人士注意,不要闖入禁區;小弟多數從筲箕灣巴士總站乘搭尾班9號巴士至鶴咀迴旋處再步行個多小時至鶴咀灣,先拍攝夜星,至天微亮才行至懸崖拍攝燈塔日出;一整夜的獨來獨往有豐富充裕的時間給我回顧過去、檢討自己,過往幾多路曾走過、幾多風浪承受過、幾多哀傷經歷過,幾多恨?幾多仇?幾多怨?幾多情?計也計不清,以下詩句是小弟浮生點滴:-
遊子浮生
作者 - 安東尼
流雲野鶴消遙慣
活悠閑
隻影披星走千山
進風餐
孤身戴月杯無間
醉整晚
獨渡餘生堪悲嘆
怨聲殘
I do not own the copyright of this music. The music is performed by an unknown person. If anyone thinks that I infringe the copyright, please tell me and I would delet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