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人口稠密的沿海城市,地形複雜,城市化程度各區不同。香港各區自動氣象站錄得的氣象數據顯示,全港不同地區的氣溫有顯著的差別。在某些情況下,受天氣狀況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同區內(如市區)各站之間的氣溫也可以有明顯差異。
各區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
在香港各氣象站當中,香港天文台總部位於尖沙咀的心臟地帶,是世界氣象組織亞洲區內,其中一個擁有超過一個世紀連續觀測主要地面氣象數據的氣象站。隨著自動氣象站網絡在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出現及發展,在過去數十年本地氣候統計資料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均有所提高。圖 1(a)和 1(b) 分別顯示出不同氣象站於 2010 年至 2015 年夏天(6 月至 8 月)的平均最高氣溫和冬天(12 月至 2 月)的平均最低氣溫。圖中所觀察到的地區氣溫變化可以歸因於三個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場地環境和天氣情況(詳見附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會影響香港地區氣溫分佈情況的每日或季節性變化。
▲圖 1(a)2010 年至 2015 年期間夏季(6 月至 8 月)各站平均最高氣溫的地區分佈。高地上的站為綠色。
▲圖 1(b)2010 年至 2015 年期間冬季(12 月至 2 月)各站平均最低氣溫的地區分佈。高地上的站為綠色。
一些有趣的例子
2016 年 6 月 24 至 27 日的高溫
在副熱帶高壓脊的影響下,香港於 6 月 24 日至 27 日大致天晴及酷熱,天文台總部的最高氣溫上升至 35 度或以上。天文台總部位於九龍市中心,受到顯著城市化的影響,風速有長期的下降趨勢。在日間長時間有陽光及風力微弱的情況下,期間天文台總部錄得非常高的日間氣溫。與此同時,新界北部、西貢部分地區及香港島亦連日有局部地區性驟雨,抑制了該區的日間氣溫上升。在場地環境、地理位置和當地天氣情況的多個因素共同影響下,令這幾天天文台總部的最高氣溫較本港很多地區的氣象站為高。(圖 2 顯示 6 月 25 日的情況作為例子)
▲圖 22016 年 6 月 25 日香港各站當日最高氣溫及雨量分佈。高地上的站為綠色。
2010 年 12 月 18 日晴朗及寒冷的早上
受華南的一股大陸氣流所影響,香港於 12 月 17 日大致晴朗。天氣晴朗及風力微弱的情況加強了打鼓嶺晚上的輻射冷卻效應,令其氣溫於 2010 年 12 月 18 日清晨一路下跌至最低的 0.2 度。在市區,因受城市化影響,夜間冷卻速度慢得多,天文台總部錄得的最低氣溫是 10.7 度,比打鼓嶺高出超過10度 (圖 3)。
▲圖 32010 年 12 月 18 日從香港市區到郊區的日最低氣溫變化的示意圖。
環境變化與溫度觀測的一致性
香港是一個時常有新發展的高密度城市。天文台總部及其他氣象站,不論是在市區還是郊區的,將隨著時間無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週邊環境變化所影響 (例如 : 土地使用、建築發展、植物覆蓋等)。自 1884 年以來天文台總部的氣溫觀測一直是香港主要的參考之一。近幾年香港不同地方設立了更多的氣象站,當中不少位於市區,為不同地區提供了更多參考資料。儘管在地理位置及場地環境上有觀測到的地區分別,天文台總部及其鄰近市區站的溫度分析顯示這些市區站的每年及季節變化,以及它們的整體趨勢,基本一致。這些氣象站的長期觀測資料,特別是天文台總部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數據,一點一滴地記錄了香港多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和本地城市化影響下的氣候改變,是香港甚至全球的一個十分寶貴的氣候資源。
點解新界又再低幾度?
文章、影片授權轉自《香港天文台》
文、圖:香港天文台(李子祥、李健威、柳應康)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