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咩「鳥」睇?

 
 
生活頻道 野生探索 寫作人分享 遊與學 野外動向雜誌
2022-09-26 (Mon), 08:30

香港面積雖小,但曾記錄到的鳥類品種數目竟超過570種之多,相當於全中國野鳥數目的三分之一。

鳥類品種數目甚多,為便於了解牠們的習性,可根據不同的準則分門別類。例如,可以按牠們生活的主要生境,分為林鳥(即主要在樹林中活動的鳥類)、濕地鳥類(即主要在濕地環境出沒的鳥類)等。另一個分類方法,則是根據牠們的遷徙習性,分為留鳥、候鳥、遷徙鳥和偶見鳥。按這個方法,香港的鳥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留鳥 - 留鳥一般是指那些全年在本土逗留及繁殖的鳥類。根據此定義,香港約有五分一鳥類可被界定為留鳥。在市區中,常見的留鳥有樹麻雀、鵲鴝、喜鵲、夜鷺和紅耳鵯等。在郊野,白胸翡翠和小白鷺則是常見於濕地的留鳥。另一方面,蒼背山雀和暗綠繡眼鳥(相思)則全年常見於香港的林地。


▲ 樹麻雀


▲ 紅耳鵯

候鳥及過境遷徙鳥 - 雀鳥的季節性遷徙是為適應環境和氣候轉變的表現。一般而言,棲息於寒、溫帶的鳥類,因為四季氣候變化很大,造成食物供應不穩定,故此,在冬季(即食物供應短缺時)來臨之前,牠們便紛紛向南方遷飛至亞熱帶或熱帶地區度冬,又會於翌年春暖時,再飛返北方繁殖。這樣,牠們就可以全年都享用充足的食物和温暖的陽光。每種候鳥的遷飛路線都有所不同,通常同一種都可憑其本能,聯群結隊遷飛。其中以水鳥的飛行路線為最長。 對於要長途飛行的候鳥來說,每年也會展開長達數千公里的飛行旅程,故此,食物的補充是十分重要的,而位於其往返繁殖地與度冬地的遷飛路線之間的停棲地(補給站),就是供這些候鳥短暫停留補充能量的覓食場地。其中,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是遷飛涉禽的其中一個補給站。


▲ 阿穆爾隼


▲ 北紅尾鴝

夏候鳥 - 在香港眾多鳥類中,夏候鳥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牠們一般會在香港繁殖,然後到南方過冬。在香港的東面水域中,褐翅燕鷗,粉紅燕鷗和黑枕燕鷗會在一些人跡罕至的小島上繁殖;夏天在林地裡,我們常可聽到海南藍仙鶲和紅翅鳳頭鵑的悅耳鳴叫。只有少數的水鳥會於夏季遷徙至香港繁殖,例如黃葦鳽會於每年五月至八月於本港繁殖。


▲ 褐翅燕鷗

過境遷徙鳥 - 由於香港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上,每年都有很多過境遷徙鳥途經本地。牠們大部分會在春季或秋季在本港作短時間逗留,然後繼續向南/北遷徙的旅程。過境遷徙鳥當中包括猛禽、涉禽和鳴禽,如赤腹鷹、勺嘴鷸和紅尾伯勞。


▲ 紅尾伯勞

偶見鳥 - 有些鳥類的出沒範圍鄰近香港,偶然更會到臨,這類稱為偶見鳥。黑翅鳶、東方白鸛和棕臉鶲鶯便是其中的例子。因為牠們並不會定期到訪,要與牠們相遇,少一點運氣也不行呢! 除此之外,因某些原因(如惡劣天氣),鳥類在遷徒途中迷失方向,偏離原本來的路綫或目的地,均稱為迷鳥。如2016年,先後在鹿頸及米埔自然保護區出現的兩隻白鶴,以及2019年在的塱原發現的彩䴉。這些機會都是難得一遇,所以都能引起觀鳥人士熱切的關注。


▲ 白鶴


▲ 彩䴉

具保育價值的鳥類 - 香港的鳥類中,差不多有40種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紅色名錄及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近危或以上)中。在這些全球受關注的品種中,有些都可在米埔及后海灣記錄到的,如烏鵰、白肩鵰、黑嘴鷗、半蹼鷸、大杓鷸及黑臉琵鷺,每年都在香港短暫停留或度冬。另外兩種較低危品種─紫綬帶及大草鶯,分別為少見過境遷徙鳥及留鳥。 有些品種如鳳頭鷹、白腹隼鵰及蛇鵰,在香港的數目頗為穩定。然而,牠們卻因為在中國其他地方受到過度捕獵或因生境遭到破壞,而在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易危及近危。 此外,還有一些淡水濕地的鳥類如彩鷸、灰頭麥雞及鳳頭麥雞,雖然不是全球瀕危,但因為在香港的分布較為局限,所以被視為本地關注的品種。

保育措施  - 所有野生雀鳥均受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所保護。凡故意干擾、取走或傷害野生雀鳥或牠們的巢和蛋乃屬違法,最高可被判罰港幣十萬元及監禁一年。 在本港進口、出口或管有瀕危物種均受香港法例第586章《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的嚴格管制。該條例是為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之規定而制訂的。 在1995年9月4日,米埔內后海灣被列為拉姆薩爾公約下的國際重要濕地,以保育每年大量於該處度冬的候鳥。現時,漁護署在拉姆薩爾濕地推行管理計劃,以保護這片濕地。這計劃包括拉姆薩爾濕地生態監測計劃,目的是要收集每年基線生態特徵資料,以作保育管理之用。 為加強對本港鳥類的認識,漁護署亦與本地團體合作,進行各項鳥類研究。此外,漁護署亦重點研究一些具保育價值的鳥類,如白腹海鵰、鷺鳥、燕鷗等,以加強對牠們的認識,有助推行與這些品種有關的保育措施,例如為林鳥、燕鷗等在香港繁殖的鳥類提供適合的人工巢箱。

觀鳥要點及守則

  • 穿著顏色深沉的衣服,避免穿著紅、黃、橙等顏色鮮艷的服裝。
  • 野外走動,宜步履輕盈。遇到鳥兒或鳥巢,應離遠觀察,亦要保持安靜,以免對牠們造成太大滋擾。
  • 切勿騷擾或破壞鳥類的棲息地或鳥巢。遇到鳥巢,不要過度接近,以免驚嚇鳥兒。
  • 不得捕獵鳥兒或撿拾鳥蛋,這是非法行為,會被檢控。
  • 減少對其他在場人士(例如地主、農夫及遠足人士)的滋擾。
  • 切勿用射燈照射晚間出沒的鳥類。
  • 不要急於追逐鳥蹤,其實抱著輕鬆隨緣的心態,反而更能欣賞鳥兒及牠們的行為動態,體驗箇中樂趣,數隻常見的小鳥亦能帶給你喜悅。
  • 初學觀鳥可從市區開始,認識常見於居所附近的小鳥,然後到濕地看水鳥,掌握了基本技巧後再觀林鳥便會更得心應手了。

文章授權轉自《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
文、圖: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