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紅樹與「假」紅樹
生活頻道
野生探索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2020-08-11 (二), 17:00
紅樹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沿海潮間帶,屬灌木或喬木植物。
生長於潮間帶的環境對樹木是一項挑戰,潮間帶的泥土經常會被海水淹浸、泥土經常處於缺氧環境、於海邊的鹽度及溫度改變,這些都是生長於海邊的紅樹需要面對的困難。因此,紅樹品種大多演化出各種特徵以幫助其克服於上述的挑戰當中生存。亦因如此,紅樹於特徵上令其有了「真」和「假」之分。
真紅樹
指的是於潮間帶生長,擁有生理或結構上的特徵,幫助其適應潮間帶的生態環境。
至於假紅樹(亦稱類紅樹)
則指沒有真紅樹的獨特結構,而且生長於後灘位置(並不多見於常被淹浸的泥土中),多在真紅樹的後方。
根據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資料,香港共有8種紅樹品種,包括:
老鼠簕
桐花樹
白骨壤
木欖
海漆
銀葉樹
秋茄
欖李
以比較常見紅樹品種 — 秋茄為例,由於紅樹長於會被水淹的環境,不少紅樹演化出一種稱為「胚軸」的繁殖方式
胚軸是相等於已發芽的種子,當胚軸成熟並掉落在泥土時,即可生長成新樹苗。而且胚軸可飄浮於水面,幫助紅樹於海岸上傳播。
除了胚軸,紅樹亦有特別的根部結構,如「白骨壤」有出水通氣根。 如圖所見,泥土下的根向四周伸延,並且長出一部分至水面之上,幫助紅樹的根部獲得氧氣。
前文提及類紅樹,我們往往可以於紅樹後方的沙灘找到牠們,但不會生長於常被淹浸的環境。
常見的類紅樹有黃槿、假茉莉和海杧果,這些類紅樹一般較能抵受於海邊高鹽度及大風的環境。
黃槿非常易認,葉形呈心形,而且常可看到樹上長着黃色花。黃槿廣範分佈於香港的海岸上,亦由於其生長環境特性及顯眼的黃花,黃槿亦常被栽種於海岸邊作觀賞樹種。
文、圖: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