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行香港郊野

 
 
生活頻道 上山下海 寫作人分享 遊與學 野外動向雜誌
2020-05-06 (Wed), 08:30

翻開香港地圖,也許會叫你驚訝,在這顆以石屎森林見稱的東方之珠中,範圍最廣的居然並非市區,而是覆蓋本港七成土地的蒼翠郊野,當中四成土地更被指定為24個郊野公園。


▲ 海下灣海岸公園(漁農自然護理署 攝)

這些各具特色的郊野公園蘊藏無數迷人景致,包括海岸島嶼、群山疊翠、樹林草坡、偏遠古村,處處風光如畫,教人沉醉。青蔥的郊野更是一個大自然的搖籃,孕育著多采多姿、饒富趣味的野生生物,香港特有的盧氏小樹蛙、迷人矚目的裳鳳蝶,以及靈巧但易危的廣瀨妹蟌,全都叫人目不暇給,讓人對香港生物的多元化及獨特性另眼相看,嘖嘖稱奇。

山徑縱橫交錯  野地脈絡穿梭

遍布郊野公園的郊遊及遠足山徑,儼如野地的脈絡,把無數自然勝地連接起來,自東至西,由南到北,遍及高山低谷,在不影響大自然的前提下,透過可持續發展方式,讓遊人投身於大自然懷抱,一面穿梭漫步於蜿蜒曲折的山徑,一面欣賞生生不息的自然萬物和醉人風光。


▲ 漁農自然護理署 攝

 

這些路徑的類型、長度和難度各異,包括長途遠足徑、郊遊徑、自然教育徑和家樂徑,以及一些具特別主題的路徑,例如遠足研習徑、戰地遺跡徑及樹木研習徑等,以切合不同類型遊人的需要。

登山遠足,可以是考驗體力的活動,也可以是老幼皆宜的自然之旅,不論你希望在輕鬆易走的山徑逍遙漫步、沿參差錯落的海岸迂迴探索,抑或朝陡峭的山嶺攀登,香港眾多的山野路徑都能一一滿足你的要求,讓你把如詩似畫的風光盡收眼底。

迢迢數百公里 橫貫東西南北 - 香港四大長途遠足徑


▲ 天然六角岩柱壁畫(漁農自然護理署 攝)

麥理浩徑 - 麥理浩徑是本港最早修建及路程最長的遠足徑,全程一百公里,分為十段,橫跨新界區大部分土地,東起西貢東、西郊野公園,再繞過西貢半島,途經連綿山脈,馬鞍山、獅子山、金山、城門,以至全港最高的大帽山,最後抵達位於西面的大欖郊野公園,盡覽引人入勝的河谷和水塘。麥理浩徑四季面貌各具特色,一向都為絡繹不絕的遊人帶來難以忘懷的郊遊經驗和登山遠足的樂趣。

麥理浩徑最備受矚目的景點為萬宜水庫東壩。東壩位於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糧船灣景區,這裏的六方形岩柱極具科學價值,而且甚為壯觀,構成的石壁堪稱「天然六角岩柱壁畫」,東壩是香港唯一可以經陸路觀察這些岩柱的地點;在此出露的斷層、褶曲、扭曲石柱及岩脈入侵等地理現象亦十分適宜作近距離觀察,是非常受歡迎的野外考察地點。

除了地質奇景之外,麥理浩徑沿途山色亦極為迷人,例如被高山環抱的昂平,便是本港少有的高山平原,野地空曠蒼茫;形如其名的大金鐘彷彿從高地屹然冒起,巧妙地為平坦的草原添上奇偉氣勢。

衛奕信徑 - 衛奕信徑以赤柱峽為起點,從南至北貫穿八個郊野公園,包括大潭、鰂魚涌擴建部分、馬鞍山、獅子山、金山、城門、大帽山、八仙嶺郊野公園,至鹿頸南涌為止,全長七十八公里。此徑不僅串連了香港最動人的山水,更引領行山人士走入野外生態的世界。

衛奕信徑南段近鰂魚涌樹木研習徑,可找到二次世界大戰爐灶的遺跡,那是當時香港政府為準備與日軍戰鬥而建,但最後並沒有正式使用。

此徑的北段則可見外貌獨特的八仙嶺。八仙嶺之得名,其實源於八個山巒起伏的形態,有如神話中的八仙下凡。此山嶺山脊兩旁的山勢錯落起伏,景物開闊,全無遮擋,置身其中,儼如飛鷹翱翔天際。八仙嶺的主峰為純陽峰,高590米,在峰頂之上,可遠眺新界東水天一色的景觀,壯麗的船灣淡水湖亦盡收眼底。


▲ 龍脊(漁農自然護理署 攝)

港島徑 - 港島徑全長五十公里,橫跨香港島五個郊野公園,共分八段,是一條圍繞著香港市區的遠足徑,沿途可盡覽水塘風光和迂迴的海岸線,同時有不少適合攝影、研究歷史地理及自然景物的好地方。

港島徑黃泥涌峽一帶,由於扼守港島道路要衝,因此在上次大戰期間成為軍事要塞,如今仍可在附近找到保存完好的戰事痕跡,包括機槍堡、掩蔽體及彈藥儲存庫等。

位於港島徑最後一段的龍脊,曾被亞洲版《時代雜誌》選為亞洲地區最佳城市遠足點,登臨二百餘米的山脊之上,放眼四方,視野無阻,港島東岸曲折有致的海岸線、水如藍染的海灣、蘊藏豐富海洋生命的鶴咀海岸保護區,盡入眼簾──有如為港島徑終結路段揮上精彩的一筆。


▲ 鳳凰日出(漁農自然護理署 攝)

鳳凰徑 - 鳳凰徑貫穿大嶼山中部的大東山和鳳凰山等崇山峻嶺,穿越島上特色各異的風景區,如南山植林區、鳳凰山、寶蓮寺、龍仔悟園、大澳、分流等,全長七十公里,分為十二段,起點和終點均設於梅窩。

遠足徑途經的鳳凰山是香港第二高峰,由於地勢高聳,加上東臨大海,視野廣闊,成為觀賞日出勝地,「鳳凰觀日」不斷吸引大批遊人在破曉時分聚集峰頂,觀看旭日東升的瑰麗奇景。大東山位於鳳凰山東面,副峰名二東山,兩峰之間的草坪之上,二十餘間歷史悠久的麻石小屋星散其中,稱為「大東石室」,早期是外籍人士度假之處,如今則為廣大的山野平添一點人間意趣。

鳳凰山下的昂坪位於海拔五百米,其市集以仿古園林建築群為特色,設有各類店鋪和食肆,以及郊遊資訊豐富的昂坪自然中心,近年已成為極受歡迎的新興旅遊景點。不遠處,世界最大的戶外佛經木刻群──心經簡林矗立於一個風光明媚的小山崗,由此亦可順道一遊奇趣徑,欣賞茶園、樹徑、湖光等種種有趣的自然和人文景物。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位於新界中部,二次大戰之後,當局曾在區內廣植樹木,經過多年的自然演替,現已成為一片成熟的次生林,山溪全年流水,貫通山丘,動植物種類十分多樣化。

設於其中的大埔滘自然教育徑長七百米,展示林地生態,沿途設有傳意牌,介紹各種自然現象。教育徑附近更設觀鳥場,以圖文介紹經常在區內出沒的雀鳥,讓遊人加深對鳥類的認識。走在教育徑上,一邊享受「樹林浴」的寫意之餘,也可細心傾聽不同鳥種的鳴叫,同時學習自然知識,實為賞心樂事。而在夏季的晚上,沿林道步行,在有流水的位置更可看到螢火蟲閃閃發亮,為大埔滘這片生趣盎然的林地,增添奇妙的黑夜色彩。


▲ 大埔滘水澗(漁農自然護理署 攝)

漁護署在教育徑推出導賞服務,由義工在假日引領遊人觀察雀鳥、蝴蝶及蜻蜓等有趣生物,一方面可增進生態知識,同時又可體驗近距離接觸大自然的樂趣。

認識樹木 - 鰂魚涌樹木研習徑

郊野公園內設有多條樹木研習徑,讓遊人加深認識樹木,增加郊遊樂趣,並藉以提高自然保育意識。

其中的鰂魚涌樹木研習徑鄰近市區,位於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分),全長僅一公里多,沿途豎立了圖文並茂且內容豐富的傳意牌,介紹二十種樹木的生長習性、特徵和四季形態,如大頭茶、山油柑、細齒葉柃、軟莢紅豆、楊梅、豺皮樟等。小徑平坦易走,最適合假日一家大小同遊,仔細耹聽義工導賞,輕鬆學習自然知識及放眼辨認不同的樹木。

文、圖:漁農自然護理署 及 郊野及海岸公園管理局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6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