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萬物之靈,人類總想操控一切,在大自然看見漂亮的蝴蝶就想盡辦法把牠弄到手、想盡辦法令到手上的蝴蝶數量更多,甚至想把蝴蝶的生命完全控制在股掌之中。這結果造就了蝴蝶園這玩意。
蝴蝶園可解釋為一處受控制的環境,維持較多及較穩定數目的蝴蝶作觀賞及其他用途。可控制的包括週遭的物理環境、成蟲食物、幼蟲食物、蝴蝶捕食者、蝴蝶寄生蟲和蝴蝶的活動空間,簡單而言就是增加有利蝴蝶生存和逗留的因素,同時又要減低令蝴蝶死亡或離開的不利因素;最重要是追求蝴蝶個體數目和品種數目的增加。蝴蝶園最基本的用途本是觀賞,但亦有人用來為花園增添氣氛、繁殖蝴蝶、科學研究及教育用途。現時所見的大部分蝴蝶園都是用作吸引遊客之用。
香港的蝴蝶園歷史很短,蝴蝶園在香港出現還不到十年。現時香港較為人所識的蝴蝶園有三個,分別在大埔滘、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和海洋公園。以形式去分類,前兩者都是開放式蝴蝶園,後者則是封閉式蝴蝶園。而當中以海洋公園的人為介入最多,大埔滘的人為介入最少。
大埔滘
大埔滘蝴蝶園本是一個廢棄果園,地理上是一個小谷地,佔地約兩公頃。未建蝴蝶園之前已是一個著名的觀蝶地點,因為大埔滘本已是一個蝴蝶品種繁多的地方,加上該山谷獨特的生態條件,故一直都有頗多常見和罕見的蝴蝶品種出沒。2001年開始,漁護署在該處豎立了教育性的資料牌和種植了大量印度馬兜鈴 (裳鳳蝶、金裳鳳蝶和紅珠鳳蝶的幼蟲寄主植物)及少量連生桂子花 (金斑蝶幼蟲寄主植物),並且保護原有的柑桔類植物 (幾種大型鳳蝶的幼蟲寄主植物)及一些為蝴蝶提供蜜源的馬櫻丹。2003年,印度馬兜鈴長成,吸引了為數不少的裳鳳蝶、金裳鳳蝶和紅珠鳳蝶在該處活動和繁殖,也吸引了大批賞蝶人士、教師和學生到來觀賞。然而,除了某些常見的大型鳳蝶外,其他蝴蝶的數量都不多。雖然那裡曾紀錄接近一百種蝴蝶,但大部分品種只能偶然遇上;最多蝴蝶的時候亦只有大約十多二十隻蝴蝶同時出現,半天最多亦只錄得約三四十個品種。因此,很多慕名而來賞蝶的人士都失望而回,甚至指該蝴蝶園名過其實。2003年10月,漁護暑為了除去該地的薇甘菊,更把地面的雜草一氣徹底清除,令蝴蝶數目銳減,因為大部分弄蝶和眼蝶的幼蟲都以雜草之類的植物為生;而且沒有了茂密的植物,附近的蝴蝶也不會選擇該處棲息。所以過份介入一個原來很天然的環境,反而會弄巧反拙。這證明人類的智慧和能力始終遠遠不及大自然。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曾紀錄超過一百六十種蝴蝶,可看出該處有非常優良的環境,適合建造一個成功的蝴蝶園。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蝴蝶園位於一個小山坡上,佔地不足一公頃。除了大量印度馬兜鈴外,該蝴蝶園並未有種植太多其他蝴蝶幼蟲寄主植物。那裡採用的策略是種植大量蜜源植物,把附近的各種蝴蝶都吸引過來;在天氣良好的夏日,更有機會同時看見上百隻的蝴蝶在空中飛舞,場面吸引。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有效利用該地的有利條件,就是園內本來已孕育著大量蝴蝶,只是提供一個地方讓蝴蝶多集中在那裡,讓參觀者欣賞。
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要滿足的是付了入場費的遊客,必須營造即興式的場面,及保證在任何天氣和季節均有蝴蝶為遊客服務,所以他們建造了封閉式蝴蝶屋。蝴蝶並非在屋內繁殖,這現實上也做不到。試想想:每隻雌蝶交配後都會產下過百隻卵,在如此保護的環境下,七至八成的卵最終都會長成成蟲蝴蝶。若這一代平均有五十隻雌蝶,下一代就會有超過五千粒卵,而再下一代就有超過250,000條幼蟲。你可能會想,哪裡有這麼多的植物供給幼蟲食用?事實是,要維持屋內有穩定數量的蝴蝶,同時又不需提供無限量的幼蟲食物,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把小部分卵和幼蟲收起來飼養,其餘大部分則棄置。待幼蟲結蛹後,再把蛹放入屋內,最後蛹便在屋內化成蝴蝶。屋內只會提供少量蝴蝶幼蟲寄主植物,讓交配後的雌蝶在上面產卵;管理人員就定期收集適當數量的卵和幼蟲。以上方法的好處是可以有效控制蝴蝶的數目,但缺點就很多:
1. 由於要人工飼養,蝴蝶的品種就不能多,因為會太花人力;事實上,蝴蝶屋內的蝴蝶只有數種。
2. 由於環境過於保護,故很多非常衰老和虛弱的蝴蝶都在苟延殘喘,場面悲慘;有時更可看見屍橫遍野的情境,因為那裡既沒有蝴蝶天敵,也沒有大自然清道夫。
3. 由於屋內的條件與大自然相差甚遠,若以此教育生態知識,只會帶出一個虛假或不全面的生態概念,亦更令遊人認為人類禁錮本是自由自在的生物是理所當然。
台北市郊有個叫安康蝴蝶生態教學園區,佔地約兩公頃。那裡沒有把蝴蝶禁錮,但所見的蝴蝶數量遠比海洋公園的多。視線範圍內的蝴蝶多達三四百隻,品種亦多不勝數。在園內逗留約一小時,已紀錄了三十多種蝴蝶。生態園負責人牛伯伯做的只不過是選擇了一個良好的環環,種了各種適合的植物,再以一顆熱愛自然和蝴蝶的心去料理。
香港本來就是一個大蝴蝶園,小小的土地上已孕育了二百三十多種蝴蝶,這是一個驚人的數目:整個澳洲大陸亦只有五百種、蝴蝶王國台灣只有三百七十種、動植物王國雲南亦只有四百三十種。世上實在不可能有一個蝴蝶園比大自然蝴蝶園更好、更美麗,而一個理想的蝴蝶園亦必須建基於自然。人類不要痴想可以創造一個比自然更好的環境,亦不要以為自己比自然更有智慧,任意去刪減自然中的任何原素。一個理想的蝴蝶園不但把蝴蝶帶到人們面前,還可讓人看到蝴蝶和大自然的微妙關係,因為離開了自然的蝴蝶從不美麗。一個理想的蝴蝶園不單有美麗的蝴蝶翅膀,還有感染力,令人真正感受到大自然之美。
文:Vir Viu
圖: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