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果手冊(上)

 
 
生活頻道 野生探索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2019-11-11 (Mon), 09:30

酷熱多雨的夏天終於過去,又踏入清爽的秋季,是時候收拾行裝,齊齊登高去。
秋天是欣賞野果的好時節,今期特別製作了一份賞果手冊,在郊遊時考考大家眼力,看看能辨認出多少種果實類型。文中的植物分別在四季拍攝,此「手冊」是全年合用的喔!
 

果實的定義

被子植物經過授粉、受精後,胚珠發育為種子,而子房則發育成果實。有少部分植物能透過單性結實形成果實,意即在天然或人工作用下,植物雖然沒有受精,子房卻能發育成果實。以此方式形成的果實,外形與正常果實相似,最大的分別在於單性結實是不會產生種子的。
 

果實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分類原則可得出不同的結果,最常見的分類原則有三種:

1. 果實發育的源頭(真果與假果);

2. 形成果實的花及子房數目(單果、聚合果及聚花果);

3. 果皮質地(肉果與乾果)

 

真果

由受精後雌蕊子房單一發育形成的果實,如玉米、柿子等。
 

附果 (假果)

由子房加上花的其它部分(花萼、花被、花軸等),甚至整個花序形成之果實。常見的假果有蘋果、梨、菠蘿、無花果、桑葚、草莓等。
 


▲ 桑科榕屬的果實(又稱無花果或隱頭果),如果根據發育部位來分類,它屬於附果(假果),因為果實的肉質部份來自膨大的花托,而非子房。但如果從形成果實的花朵數目來分類的話,它則屬於聚花果,因為握在手中的一粒無花果,裡面其實聚生了無數個細小的瘦果,每個瘦果來自一朵小花,一整個花序(很多朵花)才組成一粒無花果。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個果實,因應不同的分類原則,可以有不同的名稱或多重身份。圖為筆管榕的榕果。


▲ 台灣的愛玉子是桑科榕屬的植物,亦是台灣的特有變種(原種是薜荔),果實成熟後提煉的果膠能製成果凍,稱為愛玉凍。新加坡亦有類似的小食叫「文頭雪」,中國叫做「薜荔凍」,據說都是由搓揉薜荔果實得出的果膠再凝結而成的,圖中顯示的就是薜荔的榕果,是附果(假果)和聚花果的一個例子。

待續…

 

文、圖:朱惠玲博士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8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