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後萬物叢生,但公園的捕蟲措施整個冬天都沒有停止過,殺蟲毒霧每月施放二至四次,捕蠅紙則全天候掛放,鮮黃的膠貼特別搶眼,有些公園每幾步就掛有一張,形成百多米長的蒼蠅陷阱。
但捕蠅紙只會吸引教人頭疼的蚊蠓虻蠅嗎?(咳咳,其實捕蠅貼本來就對蚊子不太管用。)走近膠貼,蠟蟬、蜜蜂、飛蛾、石蛾、甲蟲、螞蟻…… 全都黏在上面,仔細再看,不少昆蟲還在掙扎。剛開始只是翅膀給黏住了,一轉身就連腳也不能移動,一對大眼睛在旁邊骨碌碌在轉,是壁虎的眼睛,但牠卻沒有把面前的昆蟲吃掉,因為牠也給黏住了,只能抵著飢渴,直到身體再支撐不住。公園常見的鳥類如鵲鴝或白頭鵯看到美食當前,也會被黏住的昆蟲及壁虎吸引,嘗試啄食捕蠅紙上的受害者,但一不小心連自己的羽毛也被黏住,動彈不得...
早在80年代,就有學者指出捕蠅貼捕捉的果蠅天敵高達被捕果蠅數量的16倍,即是每捉到一隻果蠅,就要犧牲16隻原本就會抑制果蠅數目的昆蟲,這些天敵經過長久演化,不是擅於捕獵果蠅,就是能夠寄生在蛆蟲身上,令牠們不能長大。即使把介殼蟲等全部「害蟲」都計算在內,被捕的天敵數量還是高出四倍。事實上,國外一般用捕蠅紙作農業監察,估算主要害蟲的數量,並非用來撲滅昆蟲。幾年前有研究調查捕蠅紙是否有效減低粉虱的數目,發現捕蠅紙只在溫室內有效,在戶外卻完全沒有用。研究人員指出昆蟲有翅膀,即使成功黏住了一批粉虱,還是會有粉虱從別的地方飛來,填補這片空缺。
令人又痛又癢的吸血蠓雖然是蚊子近親,幼蟲卻必須同時有充足空氣、水份和食物才能生長,所以公園的管理人員需要掌握灌溉的頻密程度,確保沒有大範圍的泥土長期濕潤。蠓生命週期短暫,飛行能力也不是特別高,幾星期的壽命中卻還是能飛行兩公里,應對殺蟲毒霧綽綽有餘,即使一部分給捕蠅紙黏住,其他地方的蠓也能進駐公園。看著一片片不同品種的昆蟲翅膀,或許更關鍵的是我們對市區綠化空間的期待。我們真心希望公園除了人類之外,甚麼動物都留不下嗎?
推介的話,我地一向都鼓勵大家係屋企附近做自然觀察。我可以以自己為例,係屋企附近的公園睇雀睇蜘蛛等。如果要推介都有幾個公園?,如中葵涌公園、青衣公園、九龍公園、城門谷公園等。這樣可以嗎?
▲ 白胸翡翠 - 青衣公園湖邊的常客,顏色鮮豔十分搶眼,經常成為攝影師到青衣公園的目標之一。
▲ 赤紅山椒鳥 - 常見於市區公園的林鳥,經常見於中葵涌公園,雄性紅黑兩色,雌性則黃灰色。
▲ 綠背金鳩 - 背部有金屬綠色的鳩鴿類,會發出哀怨的鳴聲,是中葵涌公園的「特產」,但一般於密林中活動,難以被發現。
▲ 紫嘯鶇 - 常見於各區公園的鳥類,於中葵涌公園內每年都有繁殖。陽光底下羽毛呈紫藍色,有淺色光點。
▲ 短吻果蝠 - 香港市區常見的蝙蝠之一,公園內的蒲葵樹不難發現牠們蹤影。
▲ 變色樹蜥蜴 - 經常於公園花槽中找到的蜥蜴,擁有常常的尾巴及頭頂有像冠一樣的鱗片,經常於好天的日子在石頭上曬太陽。
▲ 玉翠蛛 - 中葵涌公園欄杆上經常發現蜘蛛的蹤影,其中以玉翠蛛最為常見,雄性顏色鮮豔,經常舉高擺動前腳以吸引雌性。
仲可以聽返 香港電台第一台《大氣候》節目訪問【嗚鴉自然教室 Project CROW】創辦人 - 關朗曦 Matthew & 鄭凱靈 Hoiling節目重溫
文、圖:【嗚鴉自然教室 Project CROW】創辦人 - 關朗曦 Matthew & 鄭凱靈 Hoiling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