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講出在腦海出現的三個詞語!
危險?蕩失路?出事冇人救?
很好,政府投放在登山教育的功夫並沒白費,沒有經驗的人夜晚登山的確是萬分危險。但在專業導賞員帶領下,黑夜的大自然比你想像中更多姿多采。
夜行動物,顧名思義於日間休息,晚間出沒。這是大自然賦予牠們的特技,讓他們避過獵食者活躍的日間時分,減低被獵殺的風險。所以夜行能看到與日間截然不同的動物。講到夜行,港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外國要花好幾個小時才去得到的郊野公園,在香港話咁易就去得到。以龍虎山郊野公園為例,參加完龍虎山夜行團還趕得及10點前回家梳洗。香港複雜的地形亦造就了多種小生境,高山、沿海、濕地......都在你左近。
中心每年六月都會開辦夜行團,在此先賣賣關子介紹龍虎山五大晚間訪客,有幾位更特別喜歡趁夜晚黑麻麻,闖入中心範圍吃花園的榕果。好在我們安裝了紅外線攝錄機,才偷拍到他們的點滴~
香港有野生鹿?!
是的,麂是一類體型較小的鹿,身長約一米,比起馴鹿小三分一。雄麂有小角,但就比馴鹿或日本梅花鹿短小,沒有那種華麗的延伸分叉。活動範圍遍及香港各區,受驚或遇到危險時會發出如狗吠的聲音,所以又叫吠鹿。
外國遇見麂的片段
東亞豪豬即是箭豬,叫豬卻不是豬,像刺蝟卻跟刺蝟完全無關。牠其實跟老鼠一樣是囓齒目動物,如果以卡通比喻就像米奇多過超音鼠。
雖然牠們擁有進擊的外表,但其實性格內斂,一受驚就豎起身上的刺,令體形看起來更龐大,靠嚇去擊退敵人。牠們只有在走投無路時,才會用pat pat向著敵人衝去,用pat pat上最長最硬的刺刺向對手 (不是射出去啦)。牠們時不時都會來拜訪我們中心,在花盆間捐窿捐罅,若進來的是肥肥豬就會撞跌中心花盆灑得一地泥土!
野豬在香港十分常見,牠們是家豬的祖先,是本地體型最大的陸棲哺乳動物。成年野豬長有深啡至黑色粗毛,幼豬則長有淺啡條紋作為保護色。牠們亦是中心花園常客,早前因有人擅自餵飼 (在此呼籲大家千萬不要餵飼夥生動物,驚擾生態) ,經常集結大學飯堂後的斜坡。其實野豬一向行蹤隱秘,會避開人類 ,但在受挑釁或受驚時可能會作出攻擊行為,尤其是具領導地位的雄豬或帶著小豬的母豬,所以最好不要打搞牠們。
中心花園紅外線攝影機拍攝晚上進入中心覓食的東亞豪豬及野豬的片段
牠們最大的特徵就是有個黑色的眼眶,像個戴了眼鏡的紳士。繁殖季節一到牠們就會旁若無人「咯咯咯咯咯咯…」放聲大叫求偶,非常吵鬧。
亦感謝牠們這樣高調的性格,中心同事才得以捕捉牠們於花園生機池交配的一刻:
(左起)交配中的黑眶蟾蜍,兩隻雄性黑眶蟾蜍爭奪機會與雌性交配,黑眶蟾蜍卵
香港有超過16種螢火蟲,聽起來很多,但牠們的壽命短得很,一般只有幾天到二十餘天,求愛時尾部會發出閃光。
觀賞螢火蟲時,要以紅燈作照明(放心,可以用紅色玻璃紙覆蓋手電筒DIY),但千萬不要直接照射螢火蟲,因閃光會影響牠們交配。
夏季在龍虎山出沒的穹宇螢(東方互動)
心動想立即試試夜行?咪住!現在未到夜行季節,但你可以先在家附近找個公園練習一下,不妨留意公園的疏水洞或水池,好大機會找到各種香港常見的蟾蜍、壁虎或蛙類。不過夜麻麻最緊要都是注意安全。六月夜行團等預埋你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