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探知秘笈】蜂聲鶴唳
生活頻道
寫作人分享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野外動向雜誌
2024-12-04 (Wed), 10:00
帶導賞團總會遇上一兩個怕蜂怕到死的團友,不是怕蜂的聲音、外型,而是怕被螫。
驚之前,不如先了解吓蜂蜂們!
你身邊有沒有零舍孤僻的獨行俠?或者超有團隊精神的朋友?原來蜂蜂跟人一樣,有獨居蜂又有社會性蜂。前者性格較內斂,不會主動襲擊人類,就算蜂巢被騷擾,只會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後者超愛群體生活,視愛巢為命根,為保蜂巢可以不惜一切!
曾見過大批蜻蜓亂舞,吸引大量強悍的黃腳胡蜂來開餐,於是有機會直擊牠們撲殺獵物的一刻,見證牠們將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蜻蜓擊倒、分屍並帶回家。場面有夠「血腥」(實際上是沒有血啦),但意外的是,牠們竟全程無視不停近距離拍攝的人類(即本人)。
▲(左起)龍虎山的黃腳胡蜂,在中心獵食蜻蜓的英姿,黃腳胡蜂
經此一役,始發現原來覓食中的蜂,大都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因此即使有多隻不同品種的社會性蜂聚集,若牠們正被某些美食,像花叢或動物屍體等吸引;或是正在來回圍繞物體飛行(如參加導賞的小朋友),像在搜索搵食,也就無需過分驚怕。
但若然你闖入蜂巢戒備領域,令牠們感到群巢有機會被滋擾,就分分鐘會被襲擊。箇中竅門,就是留意蜂的飛行軌跡。社會性蜂類往返蜂巢的方式與覓食時完全不一樣,會數隻前後直接飛入樹叢、岩壁、斜坡或地面洞穴,遇到這些趕回家或趕返工的蜂蜂就要小心了~
下次與其瞇埋眼齋驚,不如留意蜂蜂的動作吧!
但記得無論如何,都不要騷擾野生動物啊~
資料來源:香港襲人蜂類及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