祉旗聯絡
張保仔古道,開始於入口處設有一祉旗點,一路經旭龢道、克頓道、龍虎山至西高山祉旗點,張保仔及其海盜部下以不同旗號與海岸上的海盜聯絡。入口處近舊山頂道的祉旗點可監察維多利亞港範圍;西高山則可觀望西博寮海峽。古計由於海盜需要有一條路線上山觀察海岸,但對古道的真實來歷並沒有詳細紀錄。
由稍高過張保仔古道的盧吉道俯瞰維多利亞港,想像當年並未有高樓大廈是,於較山腰較低的張保仔古道便足以毫無遮擋地觀察海港。
西高山祉旗點(龍虎山觀景台)
西高山祉旗點位於西高山西北面的山腰,由太平山山頂凌霄閣旁的夏力道向西行,經過夏力道與盧吉道交界口的公園,再接港島徑一段向西行直到盡頭的一個小亭園,現為漁護署開設的茶園及郊遊地點。
有關砲台及相連建設於二次大戰前主要用於防禦俄羅斯及法國,後期則改建為對日本。駐港英軍於20世紀初軍備有限,因此防禦都集中在港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應付日軍逐漸增加的威脅,英軍陸續在港島增建大型砲台、堡壘及掩蔽體軍事設施。直至二次大戰前再於港島增建大量的防禦設施,當時增建了西高山機槍堡與摩星嶺砲台相呼應。但別誤會,西高山祉旗點並非機槍堡的位置,而是為輔助機槍堡而建的「觀察所」,用作瞭望台並監察敵艦。
軍事設施於戰前亦是軍事禁區,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當天已不存在禁區。1998年列入為龍虎山郊野公園的範圍,亦納入全長50公里的港島徑,因而所有當時的設施已對外開放。現為該公園的郊遊區2號場。為令市民更認識郊野公園,西高山祉旗點現已加建風景圖示板,亦取名為龍虎山觀景台。於在觀景台上,可以近距離地看見摩星嶺山頂的發射站、瑪麗醫院、西博寮海峽、南丫島及其他島嶼。
於西高山遠眺西博寮海峽
觀景台旁邊建有涼亭,近年亦增建一西高山種植場,種植茶樹。沿亭園南面石級往下可往薄扶林水塘;亦可返回夏力道與盧吉道交界口的休憩公園,再由公園涼亭後方拾級登上西高山頂,於山頂四面無阻,於日落時分登頂更是夕陽無限。
文、圖:受訪者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