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可以好有趣
近日圍繞歷史教科書對香港在1997年的一件歷史事件的說法,各方有不同觀點而鬧得沸沸騰騰。其實,歷史學習也不用時刻那麼嚴肅和對抗性,它可以是很輕鬆和有趣味。聖公會蔡功譜中學的一班師生,就利用了一次仿古電車之旅,把舊香港的景色、生活、文化,甚至如何用英語把一些我們常見的事物描述出來,通過旅程、老師的講解及電子學習軟件呈現在學生面前。
香港事你知多少?
跑馬地因馬迷快樂而稱快活谷?賽馬的音樂是為賽馬而作?堅拿道是的「堅拿」是誰?同是總站,為何時稱Terminal ,又時稱 Terminus ,有什麼分別?「打小人」英語怎樣說?除了大白兔糖,還有哪隻糖果是70後港人的童年回億?
以上的可說是冷知識,但學生學習後卻能增加對香港的認識,也燃點對學習的興趣。
仿古電車之旅
蔡功譜中學的師生一行40人,登上120號電車︰它是一輛以1940-50年代的電車樣式重建車身,安上木框窗、烏絲燈、木椅等,與一般電車與別不同,充滿歷史感。電車車長亦向學生介紹電車運作,如何開動、停車、防止異物捲入車底等,不說不知,原來電車是不用方向盤的。電車公司職員指此車不被租用時,也會被派出去行走一般路線。以往較多遊客或公司租用半上層開蓬的派對電車,但近期也有人指定租用此輛車隊中獨一無二的120。
沿著路軌,師生經過西環、上環、中環、灣仔、銅鑼灣及跑馬地等地方。老師利用Nearpod電子學習平台, 讓學生能即時利用平板電腦或自己手機,把各地的新舊景貌作出對照。老師也將各地的人物、事物、歷史和相關的英語知識向同學解說。例如在西環山道,便是昔日香港舊稱塘西風月的銷金窩,而電影「胭脂扣」便是以此為背景創作。
課室就在路軌上
經過港澳碼頭,建在建築物上的,英文會用上「Terminal」;而一般在路上巴士、電車總站,英文會用上「Terminus」。路經中環,學生對照了舊郵政總局、舊匯豐銀行、舊大會堂、美利兵房的景物經過灣仔時,學生可一睹很多有太騎樓的廣州式的唐樓建築,和昌大押便是碩果僅存,被成功活化的代表。
從新舊照片對照,堅拿道原是可供人釣魚的運河,故後音繹 cannal 為堅拿道。堅拿道天橋下的著名「打小人」行業,原來英文稱為「Villain Hitting」。到了快活谷,音樂老師播放了香港賽馬時常聽到的音樂:它來自Rossini的 威廉泰爾序曲 (William Tell: Overture) ,是表達18世紀末瑞士人反抗外族的樂章,不是專為跑馬而設。學生也因而知道,快活谷不因賽馬「快活」,這裡原是城市邊沿,設有多個學生在電車沿途可見的墳場,後人希望完人人得快樂,遂稱快活谷。
學習就在初夏微風追送夾雜鬧市的聲音和電車的叮叮聲響下進行。家政老師預備了過去香港人喜愛的小吃,如飛機欖、果脯、菲林卷等,更有滿載家族歷史,香港特產史密夫糖果。讓千禧後的學生,嚐一下70年代的美味。
學生亦品嚐
電車連結了不同範疇的學習
歷史科、英文科、音樂科和家政科,其實隸屬不同的學習範疇 (Key Learing Area, KLA) ,但就是不同老師的點子一拍即合,事就這樣成了,籌辦了「記憶像路軌一樣長」是一次跨學習範疇、跨學科的學習活動。我們利用電車及沿途經過的人和事作為媒介,連結不同學習範疇的知識包括語文、歷史、音樂、家政。我們希望學習就在生活見聞中發生,作為一個知識連結者,協助學生把它扣連起來。
跳出課室打破沉悶
傳統結構式的學習,只發生於校舍及課室之內,學生按照時間表,上不同的專科課堂,建構學習的基礎。但學習另一更重要的要素是興趣,這是傳統課堂未必能做到,令學生提升對知識追求的動力。在「學與教」的範疇中,蔡功譜的老師們希望著重於學生的「學」,所以我們於非課堂時間,設計一些希望能令學生提升學生動機和興趣的活動。
「記憶像路軌一樣長」正是我們嘗試以不同的活動,跨學科,跨感觀,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正規課程上更有效學習。
文︰葉偉文老師(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圖︰黃文濠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