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足沙漠 ‧ 新彊塔克拉瑪干

 
 
往年回顧 生活頻道 環遊世界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2018-02-14 (三), 08:00

塔克拉瑪干,中國第一大沙漠,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總面積達三十三萬七千六百平方公里,海拔高八百米至一千五百米。它不但遠離海洋,而且位處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被高山圍繞阻隔,因氣候乾燥而形成沙漠。

氣候 
通常荒漠的定義是年降水量不超過二百五十毫米,但四面環山的塔克拉瑪干是異常乾旱的荒漠,年降水量在十毫米左右。

乾旱沙漠 
塔克拉瑪干是個溫帶冷荒漠,並非全年炎熱,雖然夏天溫度可達四、五十度(最熱攝氏六十七點二度),但在冬天則可降到零下十至二十度左右,是個會下雪的沙漠。

飄移地形 
塔克拉瑪干的沙和香港的沙十分不同,幼得成粉狀,由於非常乾燥,所以不會黏手,挖深一些才會見到較大的沙粒。塔克拉瑪干內八成都是流動沙丘,由於粉沙太幼,風一吹便會搬移,因此沙漠中永遠沒有固定的地形。

Checkpoint10 - 塔里木沙漠公路 

Tony
沙漠之旅,從公路的入口開始。建造沙漠公路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沙漠中鑽取出來的石油運送出去。在沙漠公路零公里的起點除了建有紀念碑,還有這副「千古夢想沙海變油海,今朝奇蹟大漠變通途」的對聯,多少也說明了這條偉大公路的意義。

James
一條看似平凡的沙漠公路,其實要經過無數實驗和挫折才建成。直到今天,仍有上千人長期駐紮在沙漠中定期進行公路維護工程,除了感慨還要感恩。 

大漠變坦途 沙漠公路

看似難以征服的「死亡之海」,終究還是被一九九五年通車的塔里木沙漠公路所征服了。從此,人們可輕易進出塔克拉瑪干的中心,只要找到公路便不怕迷路。塔里木沙漠公路由南向北貫穿沙漠,把從烏魯木齊到新疆和田地區的距離縮短了六百多公里。公路全長五百二十二公里,是目前世上最長的沙漠公路,其中四百四十五公里穿越流動沙漠,周邊還連接著總長度一千三百八十多公里的十多條油田專用公路。

沙漠公路是怎樣建成的? 

究竟人們是怎樣在不斷移動的沙丘上興建穩固的公路?方法是,在要鋪設公路的沙上挖出兩米的深坑,先鋪大石,再順序鋪中石、小石,然後是用麻包袋裝起的沙礫,最後鋪上瀝青並壓平。

公路上的風景

1. 洗地毯的遊牧民族
Ingrid
在塔里木河邊,我們偶然遇到一群牧民,把一幅紅彤彤的大地毯攤在地上清洗。好奇的我們便自告奮勇,請纓幫忙。和他們傾談過後,才知道因為沙漠水源短缺,塔里木河有半年時間是乾涸的,他們家中的地毯一年才會拿出來用河裡的泥水清洗一次。

2. 蘆葦方格
Natalie
蘆葦方格是沙漠裡使用的一種固沙技術,不要誤會,它不能用來阻止沙漠化,只是用來保護辛苦建造的沙漠公路,防止它被掩埋,方法是把長長的乾蘆葦以人手插在沙丘上,插成約一米乘一米的方格狀,分佈在整條公路的兩旁。公路兩旁還種有由沙拐棗、梭梭、檉柳等耐旱耐鹽鹼植物組成的防護灌木叢,抵擋風沙的能力更強。

3. 水井房
James
沙漠公路建造困難,要維護也不是易事。在沙漠公路上,沿途每五公里便會設置一家藍牆紅頂的水井房,屋子貼著水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公路旁的防護植物。我們探訪了其中一家水井房,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水井房面積狹小,只有一個小廳、一張床、一部電視機,一個小廁所和小廚房。每間水井房由一對夫妻長期駐守。他們都是從四川、青海、陝西請來的民工,共通點是沒有子女,又或子女已長大。他們沒有任何特別技能,只需留守在水井便可,確保地下水抽水機及屋子前後四至五公里的滴灌喉管運作正常。為了檢查設施,他們會使用單車穿梭。我們喝了一口地下水嚐嚐,這裡的地下水是鹹的,鹽分很重。

Jamie
看見這對夫婦,我們都很想問一個問題:你們在這裡,寂寞嗎?他們說,因為公路有車經過,所以還不太悶,還有像我們這些借水的人偶爾來跟他們聊聊,比起在公路盡頭、崑崙山上的那些水井房好得多了,因為那兒真的是渺無人煙!

Jeremy
在食方面,食物由油田公司提供,每一家都會有一疊像「車仔麵單」的點餐紙,他們可在上面選擇未來一星期想吃的食物,新鮮食物會一星期送來一次,待食物送來時再把下星期的點餐紙交給送餐的人。另外,他們會收養一些「自來鴿」或流浪狗解悶。 
這般枯燥的工作,他們的月薪是每人約一千五百元人民幣。我們在享受沙漠公路的便利,在公路上飛馳闖蕩之餘,也不要忘記這群責任重大的沙漠公路和植物守護者。 

文、圖:野外長征2012考察隊成員、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7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