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活動與天氣關係!春雷!打石湖!

 
 
生活頻道 上山下海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2025-07-31 (四), 11:00

雲,從來是充滿詩意,但你又有沒有想過認識雲的變化,原來能夠讓我們進行戶外活動時,更能掌握天氣的變化。

​香港的初夏,日間氣溫經常處於攝氏28度或以上,加上太陽猛烈照射地表,使地表產生蒸騰作用,氣流不斷上升,造成藍天下經常出現淡淡的積雲。假如對流運動旺盛,淡積雲會繼續垂直發展成濃積雲。淡積雲和濃積雲常伴隨著藍天出現。但濃積雲繼續發展成積雨雲時,雲內水汽充足,便造成夏季經常出現的局部地區驟雨及雷暴,尤其是於中午過後。

香港常見的戶外活動

  • 遠足與登山:如獅子山、太平山、麥理浩徑等
  • 露營與Glamping:如西貢、大嶼山的營地等
  • 水上活動:如滑浪風帆、獨木舟、浮潛等
  • 極限運動:如攀岩、繩降、飛索等
  • 觀星與攝影:在郊野公園或偏遠地區進行等

天氣對戶外活動的影響

 天氣狀況  影響活動的方式

晴朗乾燥

適合遠足、露營、觀星等活動,視野清晰,地面乾爽

降雨

增加滑倒風險,影響視野與安全,水上活動可能暫停

雷暴

高危險,尤其在高地或空曠地區,應避免所有戶外活動

濃霧

視野受阻,易迷路,遠足與登山需特別小心

強風

影響水上活動與高空活動(如飛索),也可能導致樹木倒塌

高溫與濕度

易中暑或脫水,需補充水分並穿著透氣衣物

季節性天氣與活動建議

  • 春季(3–5月):暖濕氣流活躍,易出現「春雷」與積雨雲,活動前需留意雷暴警告
  • 夏季(6–8月):天氣系統複雜,常有熱帶氣旋、局部雷暴,活動需高度警覺
  • 秋季(9–11月):乾爽晴朗,雲層薄,最適合遠足與露營
  • 冬季(12–2月):氣溫較低但穩定,適合進行長途遠足

實用工具與貼士

  • 使用香港天文台的 戶外活動專題網頁:提供分區天氣、雷暴區域、風速預測等資訊
  • 留意「打石湖」現象:由西北面颮線引起的強雷雨帶,可能伴隨冰雹與狂風

安全建議

  • 活動前查看天氣預報與雷達圖
  • 隨身攜帶雨具、防曬用品與足夠飲水
  • 遇雷暴或天氣突變,立即尋找安全地點避難
  • 避免在雷暴期間靠近高地、空曠地或水域


▲ 春雷,俗稱【打石湖】,是指從香港西北面而來的強雷雨帶,有時候會帶來冰雹。

一般來講,香港進入秋冬季節東風開始增強,因在亞洲大陸中北部地區的氣溫已經開始下降,並形成反氣旋,並開始影響華南地區,帶來強勁的乾燥內陸氣流,經常天晴及乾燥,雲層較薄,天氣變化亦不大,非常適合戶外遠足。


▲ 初夏經常出現的低壓槽天氣,有時候可以導致全港持續數天下大雨。

每年三五月份開始,暖濕的海洋氣流開始移入內陸,兩股不同的氣流相遇,會產生鋒面的天氣,暖濕空氣被抬升,形成積雨雲,帶來有雷雨的天氣。這種春天發生的雷雨,有稱為「春雷」,這種積雨雲的發展可以帶來強雷雨帶,並有機會伴隨著冰雹 。而夏天影響香港的天氣系統為最多,包括有副熱帶高壓、低壓槽、局部地區性狂風雷暴、及熱帶氣旋等,所以進入春夏季節進行遠足活動時,必須對天氣變化提高警覺。


▲ 夏天進行戶外活動時可以留意雲層是否發展至積雨雲,成熟的積雨雲內有雷暴胞子,會帶來狂風雷暴。

打石湖
據天文台資料解釋,「打石湖」或「石湖風」是颮線引致強陣風的一種俗稱,「颮線」由多個雷暴區或雷暴單體組成的強烈雷雨帶,較強的颮線伴隨大雨及猛烈雷暴,更加會夾雜著冰雹或龍捲風。「打石湖」極具破壞力,陣風風速更可高達每小時百多公里。


▲ 打石湖實況,陣風風速高達每小時70公里。(攝於港珠澳大橋)



文、圖:Christina Chan & 陳嘉俊 Jan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