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印記 — 人類可以在南極生存嗎?

 
 
往年回顧 野外長征 生活頻道 野生探索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極地博物館基金
2018-01-27 (Sat), 12:00

- 探討人類能否抵禦南極的極端自然環境 -

這關乎我們能否在南極活著!

要生活,首先要生存,即在免受周遭環境狀況的傷害。在這個研習報告,我們把環境狀況收窄至天氣和太陽輻射,看看人類可否在南極的天氣和太陽輻射狀況中生存。

過去數十年有不少探險家和科學家駐紮在南極洲,我們覺得,若人類能適應南極的環境並在這裡生活,會為南極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帶來巨變。
同時,我們認為若沒有合適的保護裝備,人類很容易因南極的強烈風寒而凍傷,或受強烈太陽輻射曬傷。這些都可能是人類無法在南極生存的原因。

研究方法

我們的研究方法包括:

  1. 收集數據
    我們測量一系列的氣象數據如氣溫、濕度、大氣壓力、風速和太陽輻射。每當我們的考察船停泊在各考察點,我們都用儀器採集這些數據。
  2. 觀察
    我們也用肉眼觀察考察所到之處的雲層覆蓋情況和地理形態,並拍攝作記錄。
  3. 參照參考資料
    最後我們將所收集的數據和氣象學家的數據相比,再分析資料以計算風寒指數。

我們發現了……

太陽輻射

南極洲位於地球南緯六十至九十度,太陽於一月份經過南回歸線,正好於南極大陸上方。這時太陽的入射角度增加,日照亦因而增加,在南極的夏季基本上沒有黑夜。長時間的日照和稀薄的臭氧層亦增加了南極洲所接收的紫外線輻射。
南極洲的雲層覆蓋經常是0/8或8/8,即萬里晴空或陰霾密佈。就像大氣中的臭氧層,厚雲能阻隔紫外線。南極洲浩大的冰蓋亦會反射紫外線,這片平均厚一千六百米的冰雪可反射約百分之八十到達南極大陸紫外線。不過,南極洲的高海拔令其所接收的紫外線更強烈。

長期暴露於太陽輻射會引致健康和生活問題,包括:
‧皮膚癌
‧白內障
‧免疫力受損
‧增加患氣管疾病、肺氣腫和慢性肺病的風險

風寒和凍傷

風寒(或風寒指數)是當我們暴露在寒風之中,所感受到的溫度,是計算風力對氣溫影響的指數。風寒指數通常比氣溫低。我們的身體熱能經蒸發和對流散發,而熱能散發率則受風寒影響:風速越快,熱能流失得越快。
南極地區又寒冷又大風。當風寒指數達零下三十度和零下五十度,我們的肌膚會分別於三十和十分鐘內凍僵。駐紮在南極的人,若沒有做好防寒措施,隨時會患低溫症甚至有生命危險。

住在南極甚艱難!

若沒有適當裝備,人類根本無可能在南極居住!

研習報告:仁愛堂野外長征南極考察之旅同學成員盧舜劭、李敬禧
資料整理及編輯:野外動向
特別鳴謝:陳龍生教授、李樂詩博士、林克忠先生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6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