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元素,但當中也許還要加上一個「廁」字。我們沒有一天能夠不進廁所,於是在排水接駁良好的地方使用的一般廁所以外,人們還為不同環境設計了不同形式的廁所,滿足隨時隨地的急需,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上天下地、上山下海的廁所。
流動廁所
顧名思義,流動廁所能夠在不適宜設置永久固定廁所的地方大派用場,例如大型活動會場、建築工地或荒僻的郊野。這些地方要不只需設臨時廁所,要不就是無法接駁污水渠。一般的現代流動廁所是塑膠製成,主要由水箱、馬桶底下的簡單化糞池和抽風系統構成。為了辟除氣味和消毒,沖廁水中會加入化學藥品,因此它也是一種「化學廁所」。視乎它的使用率,每天或每隔數天它便需要清理和清空糞缸。一些外國的郊野行山路徑上,流動廁所內還只使用簡單的塑膠糞桶,裡面同樣盛有消毒藥水。
真空廁所
交通工具不斷移動,既無去水渠可接駁,也不能攜帶大量水源作沖廁用,而真空廁所正好使用由氣壓差產生的真空吸走污物,再加上光滑的金屬廁盆,能讓排泄物輕易滑至打開的閥門後,由儲存槽收集,再靠槽內的化學藥劑初步分解排泄物,這樣的省水設計很適合用在飛機、輪船或列車上。飛機廁所使用真空的方法還十分聰明,低空時用飛機的動力製造真空,當飛到一萬六千呎以上的高空,便直接利用機外的稀薄空氣作真空。另外,由於這種廁所臭味很少,它也適用在不通風的地點,如地底車站或工地。
太空廁所
在無重力的太空上廁所是一件困難事,稍一不慎,排泄物就會在空氣中到處亂竄!因此所有太空人在上太空前都要接受「如廁再培訓」,練習使用像吸塵機般的傳統太空廁所:首先固定好鞋和下身,再用雙臂緊抓扶手坐著如廁,皮膚必須密不漏風地緊貼廁盆邊緣,讓排泄物和尿液一掉落就被吸走。尿液會定期排出太空艙外,並會馬上結成漂亮的冰晶;大便則作壓縮處理。現在有些新式太空廁所更為突破,為了節省太空水源,能夠將尿液轉化為飲用水,而一些高科技的太空尿布更能讓太空人無聲無息地在自己的太空服內解決三急。
文、圖: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