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婆羅洲

 
 
生活頻道 環遊世界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2017-10-18 (Wed), 12:00

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位於東南亞馬來島嶼的中央,面積達743,330平方公里,大約是香港陸地面積的七百倍。

婆羅洲擁有亞太區最大片的熱帶雨林,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這裡的熱帶雨林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對調節全球氣候,緩和全球暖化舉足輕重。這裡亦是瀕危的婆羅洲猩猩及其他珍貴物種如犀鳥在大自然的家。熱帶雨林裡有很多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木材、食物和草藥。

婆羅洲現在分別由馬來西亞(沙巴及砂勞越)、印尼(加里曼丹)及汶萊所管治。婆羅洲亦是世界族群數目最多及最複雜的地方之一,有超過三十個主要土著族群,加上馬來人、華人及前佔領國人口,是名副其實的民族熔爐。

一直以來,婆羅洲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早在公元六世紀的中國古籍,已經有記載婆羅洲。過去數百年,南中國沿海地區發展及變遷對婆羅洲息息相關,婆羅洲不單是中國古代海上貿易的重要中途站,亦是近代工商業原料如橡膠和木材的來源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婆羅洲最大的木材貿易中心——馬來西亞沙巴州的山打根便有「小香港」之稱。在南中國海的對岸,今天的婆羅洲,仍是生機盎然、民族文化濃厚的樂土。

熱帶雨林 = 熱帶下雨的森林?

了解熱帶雨林之前,先說兩個重要的地理詞彙。

赤道:赤道是地球表面自轉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半球。赤道的高恲,加快水分蒸發的速度,造成熱帶雨林地區經常下雨的自然現象。

熱帶地區:熱帶地區在赤道與南北回歸線(南北緯23.5度)之間,約4,800公里闊。

熱帶雨林主要地處於熱帶地區,長年氣候炎熱及潮濕,雨水充足,全年總降雨量平均約2,500毫米,溫度約在22-34℃之間。赤道是地球上直接接收太陽光最多的地區,受到太陽猛烈的照射,水分快速蒸發,待暖氣團上升後變冷。因為冷空氣比暖空氣含較少水氣,空氣中的水蒸氣開始凝結成小水點變成雲,最後形成雨水。因此,高雨量是熱帶雨林的特徵之一。

在南美洲、中美洲、非洲、大洋洲(在澳洲附近的島嶼)及亞洲,也可找到熱帶雨林。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盆地、非洲西部的剛果河流盆地及東南亞地區。其它熱帶雨林則零散分佈在中美洲、馬達加斯加、澳洲及鄰近島嶼,以及其它熱帶地區。

熱帶雨林雖覆蓋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卻為大氣層製造超過四成的氧氣,大致可分為雨季及旱季(熱帶雨林所指的旱季,只是平均降雨量較少,並非完全乾旱)。

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坐落於全世界第三大島嶼——婆羅洲。事不宜遲,讓我們一起出發,探索神秘的熱帶雨林奇妙境界!

熱帶雨林的結構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一個生產力強、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重要生態體系。受陽光、溫度、濕度等因素不同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植物垂直分層,可分為五層:外露層、樹冠層、中間層、灌木層及地面層。不同的植物分層都棲息著形形色色的動物,而每層環境及其生物間的關係密不可分,連連相扣,相互影響。

外露層
外露層是熱帶雨林中最高的分層,由露生樹的頂部所組成。為得到更多的陽光,突出的樹層可單獨地生長在距二十多呎的樹冠層之上,由板根支撐垂直的主幹。它們亦需要付出巨大代價,忍受高溫及強風等惡劣的環境。外露層只能在熱帶雨林找到,而溫帶雨林則欠奉。雖然俗語云:「高處不勝寒。」但仍有不少生物選擇此惡劣環境作棲息地,如鷹、蝴蝶、猴子等動物。還有附生植物(並非寄生植物)依附在寄主上,向上掙扎,希望爭取一個較有利的位置吸取生命之源,擴展生存的空間。

中間層
中間層是由細樹及幼苗所組成,生長在龐大樹冠的陰影下。在這種不見天日的環境下,植物也要發揮「適者生存」的精神,發展另一個機制幫助它們接收微弱的光線,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延續生命。例如:一些植物擁有紅色素,可從僅餘的光線中廣泛吸收多些其它波長的光。細樹也伺機等待上層因受損倒下而形成的罅隙,盡快填補缺口,爭取更多的陽光。

    

灌木層
灌木層由茂密的植被所組成,它們的特點是需要較少的陽光,如灌木、羊齒類植物等耐陰性植物。外露層及樹冠層的樹苗亦可在這裡找到。

  

樹冠層
樹冠層由濃密且向橫擴展生長的樹冠所組成,高高聳立在地面層之上,形成浩瀚的綠海。成千上萬的樹葉猶如小型太陽能板,吸取來自太陽的能量,透過光合作用,為整個森林提供能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及水分產生化學反應,製成糖分,以及釋放出氧氣和能量。透過在樹冠層高效率的光合作用,製造出豐饒的產物如果實、種子、花朵及葉子等,為多樣化的野生生物提供一個孕育及繁衍生命的地方。樹冠層亦有「空中花園」之美譽。

  

樹冠層和外露層吸收近九成太陽照射,所以很少太陽光線能穿過森林的中上層到達地面。闊葉樹的大枝幹重重相疊,但樹與樹之間總有一段距離。雖然如此,棲息在樹冠的動物也有天賦「飛」的本領——爬樹、在空中跳躍、滑翔及飛行,在樹枝間穿梭往來,使樹冠層的交通變得繁忙起來。陽光充沛,養分充足,在這裡不難找到碩碩果實及蜜源花朵,吸引著多元化的動物如樹蛙、猴子、婆羅洲猩猩、昆蟲、犀鳥等。還有,藤本植物是攀援植物的其中一種,伸延至樹冠層,增加吸收陽光的機會。

地面層
地面層是指森林的最下層,主要由樹幹、真菌及低植被覆蓋而成。由於森林上層已阻擋外來猛烈的陽光及強風暴雨,因此森林底部形成一個陰暗潮濕穩定的環境。對真菌來說,這些環境條件十分重要,讓它們大量繁衍起來。透過快速分解落葉、枯葉、動物遺骸或排泄物成高養分的腐殖質,形成養分的循環系統。這裡為各種各樣的植物及動物提供了一片樂土,更為上層巨樹提供了一個扎根的地方。

  

熱帶雨林的重要性

熱帶雨林不但對全球的生態系統作出重要的貢獻,對人類的存活亦然。

改善空氣質素
熱帶雨林素有「世界之肺」的稱號,提供萬物生存所須的條件——氧氣。整個製造氧氣的過程主要發生在植物細胞內,透過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除此之外,雨林亦過濾空氣中的污染物,洗滌大氣中的骯髒,潔淨空氣。

調節氣候
二氧化碳是主要能引發溫室效應的氣體,透過熱帶雨林,吸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貯存大量來自人類發展的碳化物,因而達到調節氣溫、降雨量,甚至全球氣候的效果。

保持水土完整
熱帶雨林猶如巨大的泵,將水份不斷循環往復,從地下土壤作起點,通過植物內的組織回到大氣裡,再從下雨返回土地。透過蒸騰作用及龐大複雜的根部系統,雨林可保護土地,防止雨水直接打到地面及侵蝕土壤,同時植物的根系亦幫助抓緊泥土,因此,土壤及其營養物可在自然環境中取得平衡。

生物多樣性
熱帶雨林是世界多元化的生態系統,擁有地球上超過五成的植物及動物,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基因貯存庫。它彷如一個中轉站,為遷徙動物提供覓食及停歇的地方。

文化及精神上的價值
土著獨特的文化與熱帶雨林息息相關,他們善用雨林豐富的資源用作食物、醫藥及其它日常生活所需,以及信奉原始的宗教——自然界的山川、樹木等。

  

經濟價值
熱帶雨林為人類提供寶貴的天然資源及不同的產物:

  • 據說,在雨林裡生長的樹木品種較耐用,有著特別的紋路顏色,可作不同的用途:製造紙張、製作家俬、建船或築樓,及生產其它商品。
  • 被譽為「世界最大的藥房」,熱帶雨林提供大量天然的藥物,現今不少藥物的基本成分也可在這裡找到,如荷爾蒙避孕藥和醫治瘧疾的藥物等。科學家和研究員推測雨林蘊藏著恆河沙數的藥物,可從未被發現的植物中提煉為有用的成分,治療很多嚴重的疾病如癌症及愛滋病等。
  • 雨林的副產品如魚類及水果等,為人類提供食物及支持社會發展。
  • 雨林下蘊藏著豐富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 

  

綠色危機

世界上珍貴的熱帶雨林正受到人類活動及工業發展所威脅,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地萎縮,陷入逐步消失的危機。

砍伐森林的原因

  • 濫伐取原材料
    巿場上對木材的需求強大,木材被廣泛地用作家俬及建築材料
     
  • 古代耕種模式 
    當地居民和土著保留著傳統開闢農地的方法,砍伐樹木及燃燒地面上的植物
     
  • 農作物耕種
    未被開發的森林被大規模砍伐作農耕用途
     
  • 大量種植油棕 
    棕櫚樹可提煉成燃料,所以種植棕櫚樹的經濟收益比較高
     
  • 建設道路
    砍伐原始森林來大興土木,開林闢路
     
  • 採礦
    雨林礦物蘊藏量龐大,開採礦物需要清除植被及挖掘至地底,破壞整個受影響地區的環境及生態系統

文、圖:沙勞越旅遊局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4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