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近隨心一線牽 — 放風箏

 
 
生活頻道 上山下海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2019-09-26 (Thu), 10:00

放風箏可謂一項老少咸宜的戶外活動。香港郊外適合放風箏的地點包括清水灣的大坳門、龍蝦灣、西貢的灣仔郊野公園(即南風半島)、菠蘿輋、塔門、西貢海灘如浪茄和咸田灣、東平洲、東龍島、大尾督、泥涌、石澳和南 島索罟灣。每逢假日,到熱門的放風箏地點郊遊,只見天空掛著七彩繽紛的紙鳶兒,地上則見一家大小,拖男帶女,都手持線軸,仰望長空,熱鬧非常。

選擇放風箏地點,最好是空曠開揚的地方,若是群山環抱或有建築物阻擋,氣流則會不穩定。另要留神不要在高壓電線、機場或馬路附近放風箏,免生意外。

風箏可按大小、形狀和質料等分類,中國傳統的風箏更是五花八門,較為著名的有山東濰坊、北京、天津和四川出產的風箏。現時市面上最普遍又簡單的風箏為三角形或菱形,質料多為紙製或膠製,紙製的風箏較輕,風力弱的時候較易把它送上天,但缺點是脆弱,很易破損,不能濕水,膠製的則較為耐用,但價錢稍貴。

起飛小技巧

一般小型風箏,一個人放飛便可以:選擇風力平穩的時機,一個人拿著線,把它抖起來,吃上風以後就邊抖邊放線,風箏便會慢慢地上升。這樣放飛時,身體或會造成氣流漩渦,令風箏搖擺甚至翻轉,故此放飛者要稍稍側身,減小渦流區,待風箏飛遠些,這個影響就沒了。


特製的膠黏在褲上,用以增加磨擦力,令收線和放線更快更慳力。

較大型的風箏要兩人合作:一人拿著風箏在下風處,另一人把線放出十幾米或幾十米,在上風處等,當一陣好風吹來時,拿風箏的人把風箏上舉並放手,拿線的人迎風曳線,使風箏上升。

近地面的風速和風向較不穩定,故此放飛後,應盡快令風箏上升至一定高度,方法是一手持線一手持輪因應風箏上升的情況和手上風箏線拉力的大小側著身體跑,有經驗者則可以靠靈活地一放一收令風箏上升。

請愛惜郊野

風箏本是有益身心的活動,不過,很多時卻對環境造成破壞,到放風箏的場地,往往見到遺留下來的大量斷線和風箏在荒野間,既造成污染,風箏線亦可以是傷人的利器,故希望各放風箏人士愛護郊野,盡量拾回斷線和風箏才離去。

風箏小檔案

風箏起源於中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最早記載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子製造的,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風箏演變為玩具在民間流行則是由唐朝中期開始,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

從唐宋開始,中國風箏向世界流傳。在美國華盛頓航空博物館的大廳裏掛著一隻中國風箏,上面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時至今日,風箏在世界各地廣泛流行,形成了不同地方色彩的風箏文化,每年並有為數不少的風箏節吸引風箏發燒友。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