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奕信徑的中段穿越金山、針山、草山等群山和數個水塘。以城門水塘為中心的城門地區風景如畫,不但是一家大小郊遊的熱點,鬱蔥茂密的樹林更是不少林鳥的樂園。喜歡「打雀」的你,經過衛徑時,抬頭找找這些林中的小精靈吧!
第6段:九龍水塘 > 城門水塘
~5.3公里
~2小時
W061 - W069
金山 369米
衛徑到達約260米
孖指徑 337米
衛徑到達約280米
本為金山通往城門的山徑名稱,後來也成為地名。
周東榮 雷利衛徑長征參加者
我跟隊友於二零一一年參加全程七十八公里的雷利衛徑長征。衛徑第六段途經孖指徑、金山家樂徑、城門水塘,遠眺針山、獅子山、筆架山和沙田。由於第一次參加長征比賽,沒有足夠裝備和山藝知識,記得當日到達第六段時已經是晚上八、九時,疲態盡現,背部已經長滿熱痱,加上背囊帶不斷磨刮,可謂行一步,痛一下!越過高山越過谷,幾經辛苦,才終於走到城門水塘休息。
林鳥的特徵
林鳥主要隱身在山林,因此不妨在遠足時帶同望遠鏡,一邊觀鳥一邊遠足!林鳥一般色彩斑爛,但體型較小。搜尋林鳥別具挑戰,成功感比在市區或濕地觀鳥更大。
生境:
溫度較穩定
濕度較高
少受強風干擾
外貌:
方便隱藏在林間的保護色
讓同伴容易看見的顯眼顏色
出沒時間:
少而短暫,轉瞬即逝
出沒形態:
愛成群出沒,因此可留意「鳥浪」造成的聲音(如枝葉搖晃)
重點鳥區注意!
當你初認識一個地方,想知道哪兒是它的觀鳥熱點或雀鳥天堂?「重點鳥區」可以替你找到答案!為了加強保護雀鳥和突顯牠們的重要性,香港早在二零零四年劃下了兩個「重點鳥區」,其中一個正是「大埔滘、城門及大帽山」,當中包括有丘陵常綠林、次生灌叢、樹木繁茂的草地和次生草地等生境。
「重點鳥區」計劃始於一九八零年,只要該地區符合國際鳥盟所制定的其中一個準則(例如有受威脅的鳥類物種棲息),就可成為重點鳥區,由各地區的專業觀鳥組織提名(香港的負責組織為香港觀鳥會),並向國際鳥盟提交詳細報告,說明該鳥區的生態價值及物種分佈等等。
香港鳥類檔案
鳥類物種數目(截至2014-6-9):526
地區特有種:0
重點鳥區:2
- 「大埔滘、城門及大帽山」(3,315公頃)
- 「內后海灣及深圳河集水區」(3,150公頃)
資料來源:香港觀鳥會、國際鳥盟
城門林鳥攻略
雖然香港大部分的林區在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受重大破壞,但在政府努力重新植林後,郊野已逐漸回復生機。相比香港其他地區,城門一帶的樹林恢復較快,形成較大和較成熟的樹林,加上未受干擾的風水林,成為許多林鳥的棲息之所。
經驗豐富的觀鳥專家呂德恆:
「林鳥的鳥況其實很難捉摸,在城門觀鳥也不算有『保障』,鳥況好的時候可以很好,但『食白果』也不奇怪,尤其假日多人的時候,便會鳥況慘淡!」
鳥出沒注意
九龍山引水道:這個觀鳥點位於衛奕信徑第五段的尾段,亦即是九龍山健身徑;可從大埔公路近九龍水塘處進入。
城門水塘西南:水塘西南部的引水道是熱門觀鳥位置,這一帶的蝴蝶園和數個郊遊地點也是林鳥較多出現的地方。如想走遠一點,最多可沿著水塘西岸北行至大城石澗。
部分鳥種
- 綠翅短腳鵯:在大型林地可找到的少見留鳥,頭頂的羽毛稍微豎起。

- 紅脇藍尾鴝:嬌小可愛,身長只有約十五厘米,雄鳥的身體上部更是美麗的淡藍色。

- 懷氏地鶇(前稱虎斑地鶇):少見的冬候鳥,全身長滿深色彎月形斑點。

- 棕頸鈎嘴鶥:有長而向下彎的鈎形尖嘴,眼睛上還有非常搶眼易認的白色橫紋!

- 黑喉噪鶥:之所以叫「噪鶥」,是因為這種鳥叫聲特別大,會發出嘈吵的「胡壺」聲!

- 北灰鶲:過境遷徙鳥和冬候鳥,頗為常見。

天氣
「夏天的雷雨季節其實不適合觀鳥,即使晴天也不代表鳥況佳。觀鳥最好是在較冷的天氣下,毛毛雨的日子有時也不錯!」
參考書籍
「如果遠足時會經過林地,最好當然有以下小型鳥類圖鑑傍身,便可快速和輕易地辨認鳥類!」
《市區觀鳥》(2014年新版)
《林地觀鳥》
雷利衛徑長征
主辦機構:雷利計劃(香港)
籌款目的:
支持雷利發展青少年活動之經費。雷利提供機會讓本港青年人到海外參與為期五至十星期的義務工作及歷險旅程,讓他們在幫助偏遠地區建設社區、進行生態保育研究的同時,能夠認識世界及自我。雷利義工亦回饋香港社會,籌辦及參與不少社區服務,例如珊瑚礁普查及沙灘清潔、為村校翻新等等。
文、圖: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鳴謝:雷利計劃(香港)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