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活在北冰洋深海,又名小頭睡鯊的神秘格陵蘭鯊 (Greenland Shark),可以大概活至400歲,甚至更老。換句話說,當五月花號還在帶第一批清教徒去美國時,以及當牛頓發現地心引力時,這些鯊魚就已經存在了。
他們研究了28頭雌性格陵蘭鯊,牠們都是在2010至2013年間,被研究船在捕捉其他生物時意外捕獲的。其中一條在捕獲時年齡估計已達390歲;科學家認為牠們可以活到512歲。這讓牠們成為了人類認知中活得最久的脊椎動物,在這之前,活得最久的脊椎動物是弓頭鯨 (bowhead whale),牠們最多可以活211年。
這表示格陵蘭鯊的壽命比弓頭鯨還要長一倍。如能更深入地研究這個動物物種,也許可以發現減慢人類老化速度的秘密。
格陵蘭鯊是一種住在北冰洋的冰海中非常難以捉摸的肉食動物。這種鯊魚可以生長至超過5米長,大部分時間都會在又深又冷的水中慢慢游動,只有在吃魚和哺乳類動物(如海獅)的時候才會游近水面。在因努特人的傳言中,牠們會把划著獨木舟的人類當成食物,但此說從未被確認。
由於牠們體積龐大、生長速度緩慢(每年大約生長1cm),人們常常推測鯊魚可以活很久,但由於我們很難才能看到鯊魚一眼,所以一直無法確認這點。
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學家Julius Nielsen指:「我們只猜測鯊魚也許能夠活到非常老。很驚訝可以活得最久的脊椎動物就是格陵蘭鯊 (Greenland Shark)。」
傳統對動物老化方式的研究並不適用於格陵蘭鯊,因為牠們的生長層裡沒有鈣化的動物組織沉澱,能夠讓研究者分析牠們的年齡。但Nielson在格陵蘭鯊眼球裡發現蛋白質結晶,牠們一生都在積累這些結晶,跟鈣化物的運作方式相似。因此,研究團隊對這些晶體蛋白質(lens proteins)進行了放射性碳定年法 (radiocarbon dating),然後立刻發現那些最老的組織樣本並沒有60年代核武測試經常釋放的碳-14(carbon-14),從而首先斷定牠起碼超過50歲。
研究團隊不願意公開準確數字,但他們發現最大的兩隻鯊魚大概是335 ± 75歲和392 ± 120歲。也就是說最老的那頭雌性格陵蘭鯊是介乎272至512歲。這個發現同時帶來了好處和壞處——壞處是研究發現鯊魚在大概150歲才會到達性成熟的階段,也就是說需要很長時間才會有新鯊魚出生,代替那些因捕魚以及氣候變化而死的鯊魚。好消息是,人類終於更加了解這種生物,令我們有機會更好的機會保護牠;也有可能因此為人類找到抗老方法的關鍵。團隊表示:「牠們引起了大家保育的意識。」
唯一一種能夠比格陵蘭鯊活得更久的動物應該是北極蛤(ocean quahog) ─ 一種至少能活到507歲的蛤類動物。兩個物種(格陵蘭鯊、北極蛤)以及弓頭鯨的共通點,是牠們全部都可以在北方寒冷的水中好好地生存。沒有參加這項研究、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Birmingham)的專家Steve Austad認為,這可能是與牠們的壽命有關的因素,不過只是其中之一。
「還有很多因素是我們還沒發現的,我不認為『冷』是關鍵,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但我猜那裡還是有不少壽命短的動物跟著鯊魚一起游泳的。」他對這些鯊魚的肌肉更感興趣,為甚麼這些肌肉從牠們出生的17世紀開始一直使用,仍然機能良好?如果我們可以找出這些肌肉細胞是怎麼生長的話,我們就可能可以發現牠們長生的秘密了。
「不過不論這些鯊魚和北極蛤是因為甚麼『生理上的竅門』而變得這麼長壽,相信那因素都是人類身體裡沒有的。只要我們發現它,或許就可以應用在人類身上了。」
詳見:Science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