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面環海,有超過700公里的海岸線及200個大小與地形不一的島嶼。在週末及假期,香港島、新界及離島各個沙灘都迫滿了弄潮兒,本地遠足發燒友在曲折的海岸線、海洞、懸崖峭壁、和岩岸留下了不少足跡,潛水勝地也常有專業或初入門潛水員到訪。海洋是郊野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無他,香港水域每日數以百萬貨物進進出出,碼頭就擠滿了貨櫃船、遠洋大船和渡海小輪,要在世界最繁忙的水域進行海洋保育計劃,實在有點困難。
為保存本港的海洋生物及生境地,香港政府於一九九五年制定海岸公園條例,劃定、管理及管轄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現時共設立了海下灣海岸公園、印洲塘海岸公園、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東平洲海岸公園及鶴咀海岸保護區。
人海共生
劃定海岸公園,不等於要把人和海隔絕,相反它們很歡迎愛海洋的人們前來享受海洋。破壞海洋生態的行為如捕魚、胡亂下錨、操作船內機(引擎在船體內)船隻被禁止,但潛水、浮潛、划獨木舟和海底攝影,無任歡迎,讓大眾一起分享保育的成果,前提當然是「自律」,不要成為破壞王的一份子。
海岸公園參觀 Tips
小市民若想對香港海洋進一步作貢獻,其實還可以幫政府進行珊瑚礁普查──只要你懂潛水就可以!這是香港海底的年度大型活動,由六至十二月舉行,簡單來說就是集市民力量,為香港海底的「珊瑚蟲蟲口」作統計,其結果對監察香港海洋健康狀況很有參考價值。能夠讓大眾參加,表示工作並不困難,報名後珊瑚礁普查基金及漁農自然護理署會聯手為潛水員們提供簡單訓練,也會為他們分派到特定海域作調查。大家只要在水中放一條樣線,記下該處的海床有多少珊瑚、多少生物經過,也可紀錄如珊瑚死亡、人為破壞等個案,讓你更了解我們水下世界的真實模樣。
跟在漁護署工作的朋友談過,他說數據除了實用之外,「這個活動還是要每年一度鼓勵市民一同潛下水,看看香港的海底到底有多美。潛水也不一定要到海外呀!」
海下灣海岸公園水質優良,在適當的保護下,該處的珊瑚能夠繁茂地生長。
西貢的橋咀島極近民居,但水下的珊瑚和生物美得不得了,這在全世界來說也是很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