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訪問 創辦人 陳嘉俊 先生 "勇踏人生征途"

 
 
生活頻道 人文故事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2015-05-11 (Mon), 18:43

【明報專訊】踏入2015年,43歲的陳嘉俊(Jan),有兩個「15年」叫人叫好叫服。

一個是他創立的「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平台及雜誌,今年踏入第15年,開創了野外長征及極地教育。另一個是他由15歲開始了半工讀生涯,完成中學及大專機械工程。

能捉得住這兩個15,無懼無悔,他的成功最終仍是因為他擁有永不放棄的性格。

極地旅行,是一個怎樣開始、怎麼去看待、怎樣克服的旅行方式?

那些沙漠、那些雨林,還有不可思議的南北極,以及渺無人煙無垠的大地.......如今,「野外長征 Mighty Rovers 計劃 」已經是野外動向的一個品牌,每年培訓一班高中生、大專學生及在職青年前往極地考察,2014-15是重返南北極。以往,陳嘉俊辦的野外長征曾帶領學生考察塔克拉瑪干沙漠、南極及北極。學生經過篩選,並需接受極地教育及體能訓練才可參加,有趣是,一切費用全免。

全免?「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為他們找贊助,導師及職員全是義務工作。所以,記者跑去訪問陳嘉俊時,忍不住跟他開玩笑,說了數次;「你這個傻佬,不收錢培養年輕人往極地旅行!」這還未夠傻,他還免費為中小學做生態及極地教育講座,一年約六十次,即平均每周一次,是否真的有點傻?不然,是否捱了十五年的野外動向平台,終於吐氣揚眉出頭天,賺了大錢,所以這麼厚禮回饋社會?

「沒有啊,我現在仍只是賺到一份糧;我們做這些工作,是夠生活就可以,不是要肚滿腸肥!」 笑容可掬,健談的嘉俊笑嘻嘻的答:「我們開始的頭幾年,都沒賺到錢,但驕傲是從未欠過糧」。

記者聽了會心微笑,怎麼熱愛山野的人也像藝術家。然而,快樂和滿足,本來就是看內容。

免費帶學生闖沙漠遊南北極

2000年,他在觀塘一個一百呎的板間寫字樓,開創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公司,同時也出版《野外動向 Hong Kong Discovery》雜誌,全公司只有他和雜誌主編洪家耀(現為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以及一位兼職,兩個半人一手包辦所有工作。2001年公司搬往出版界艷羨的灣仔,五百呎的寫字樓,已叫整個團隊雀躍不已,在公司開會食飯打邊爐,連晚上睡覺也都在那裏,「那時我過着非人生活,一天開工十八小時,入不敷支,連屋企都無時間返。」然而,嘉俊說,從一開始「野外動向」就有一個夢想,希望創造一個平台,成為生態旅遊及極地旅行的策劃者和顧問。

15 年後,今天的「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成績斐然,由以前的「兩個半」人,到現在有7個全職及5個兼職,寫字樓由灣仔搬到九龍灣工廈,除了出版大自然書、策劃野外活動、山野救傷課程及極地教育等,公司已如嘉俊的夢,發展為本土及國際策劃及後勤服務的顧問平台,包括曾為內地汕頭大學策劃「南極科考探險項目」及為行政人員策劃「沙漠考察之旅」等。陳嘉俊現時已是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非官方委員。

「無論你去到世界什麼地方,回來香港,你都會感到香港的郊野公園很獨特。」香港人愛我們的郊野公園,但亦有學者及不同持份者建議開發郊野公園釋放土地。「我們會和不同持份者開會,我感到整體效果是正面的,香港不同於一個國家,人家城市若然發展一塊地,還有數萬公頃土地,但香港只有1104.46平方公里,少一塊就是少一塊。」嘉俊說:「香港還有很多土地沒有善用,要變的是政府;不如叫那些一元租地的財團,把土地拿出來,先用這些土地建屋給人住,建到沒有地,才去想其他地。」

「郊野公園是我們永遠要保留的資源,永遠是我們的驕傲。」

「永不放棄」精神 成就野外動向品牌

那些年,生活那麼艱苦,什麼令嘉俊撐下去,多年自已沒有人工,多年自已天天超時工作?我們熟知的生意智慧是懂得止蝕。他也曾學過做生意,為什麼不適時斬纜呢?他十七歲半工讀,老闆湯先生是他的啟蒙老師,湯老闆為了要他學懂什麼是做生意,給了他一些錢,叫他嘗試買貨再想辦法賣貨。

「野外動向創業後,有數年真的非常慘,根本沒放過假,做完就睡,睡完就做,搞項目出外考察,回家,還要寫計劃書、寫報告。」

不放棄的理由太簡單。一是:「我的性格,就是開了頭,就不會放棄。」二是:「我們看到這個事業有前景和遠景,只是我們沒有資金去做。」就是憑這兩點,他說:「我們感到自己得救了。」當時嘉俊只有28歲。

從小到大,他堅持自己熱愛的模型和畫畫,堅持熱愛的磯釣和野外旅遊,還愛遙控車,從來只管一筆一筆的畫,默默的釣,埋頭埋腦砌;他15歲出來半工讀,默默完成中學和大專,《野外動向》雜誌的封面,有時也是他親手畫的。

回歸大自然 鼓勵人們突破自己

前景終於在2003年來了,香港沙士來了。「沒有沙士,就沒有今天的野外動向。」當時大家都不能出外旅行,回歸香港的郊野公園吧!民政事務局於是去找野外動向聊聊天,看有什麼搞作,幫幫香港人,結果,他們獲得一個一年的項目,名叫「區區有睇頭、香港樂悠『遊』」。

接着,雖然仍然艱苦,但路已開闊了,一步一步走下去就見青草地。不過,全球的雜誌除中國例外,都正在萎縮,《野外動向》作為獨一無二的生態及極地旅遊文化及資訊雜誌,很多人都擔心它的生存,負責人嘉俊已看到印刷媒體的宿命,有了2015大計,「我們希望做好互動平台,出電子書及Apps, 希望更多人把資訊放在我們的平台,但同時我們的生態旅行顧問工作,也會衝出香港,為本地及國際設計路線」。

然而,仍然很想知道「野外長征」不收錢的竅門。嘉俊說:「收了錢,就以為我們要服務他們,就要求提供什麼樣的酒店和吃喝,我們寧可不收錢,希望鼓勵他們在極地環境學習突破自己」,所以寧願努力地去尋找贊助辦團。

香港政府廣告常提醒郊野不可欺,鏡頭下是遊人手機無電、荒山野嶺飢寒交迫只得一個人,但嘉俊卻告訴你,他嚮往生態和極地旅行,最大的樂趣和過癮就是渺無人煙;「去一處完全沒有人到的大自然,坐下來半天,可以聽到風聲,看到不同的光線,欣賞自然地理」。用心去看,安靜的去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是他最賺到的;「因為野外動向,我夢想成真,去到我自己不會去到的地方。」

文:一心 / 圖:黃志東 / 編輯﹕丁曉彤 / ​明報原本全文

Profile﹕陳嘉俊

極地旅行專家、磯釣導師及「野外動向HK Discovery 」平台及《野外動向HKDiscovery》雜誌的創辦人。半工讀完成中學及理工大學機械工程高級證書。創業前原先在一公司的科研部門工作,生活安定,但熱愛山野活動,坐在公司很悶,離職並創立《研釣集》釣魚雜誌,2000年開創野外動向生態及極地旅行平台。現和太太跟十歲兒子一起生活。

■普魯斯特問卷

  1. 你認為完美的快樂是怎樣的?
    • 發白日夢
  2. 你認為最淺程度的痛苦是什麼?
    • 打針
  3. 你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 多國語言
  4. 你最恐懼的是什麼?
    • 失去親人
  5. 天性中有什麼缺點?
    • 多口
  6. 你最痛恨自己哪個特點?
    • 多心
  7. 你最奢侈的是什麼?
    • 有一個溫暖的家
  8. 你覺得哪一種錯誤最可以被縱容?
    • 失敗
  9. 你最喜歡男性的什麼特質?
    • 才智
  10. 你最喜歡女性的什麼特質?
    • 柔情似水
  11. 在世的人中你最欽佩的是誰?
    • 父母
  12. 你這一生中最愛的人或東西是什麼?
    • 母親及太太
  13. 如果你可以改變你的家庭一件事,那會是什麼?
    • 讓上一兩代人上學接受教育
  14. 你認為自己最偉大的成就是什麼?
    • 野外動向HongKongDiscovery
  15. 你最想成為什麼?
    • 畫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