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洲是甕缸群島面積最小者,島形呈長廋狀,如從火石洲東岸間遠盼,此島有若一隻巨蜴俯伏於海中棲息的模樣。此島山嶺不高,只逾八十餘米,坡道平緩無荊棘阻途,可從北岸的黃白橋順峰逐崗輕易登頂。瀕臨峰際,可睹南部海崖如屏直豎,岩圖一幅又是一幅,勢狀如排瀑卒然崩瀉,一注傾海,氣魄雄偉之餘亦使人望之悚然。
橫洲角洞
東海四大海洞之一,躺於的橫洲的東南一隅,高30米,由於形狀酷似新月狀,旅人又稱為月牙洞;亦有人見此洞聯想起台灣陸地的地圖,將之稱為「小台灣」。西南風微吹的季節裡,可蕩舟南北穿越。此洞稍側,另成一道險惡的窄洞,稱為蠟蠋洞,亦作南北互穿,由於洞如窄巷,加上深長的壁道,故每易湧潮沒頂,險象嚇人。
黃白橋
橫洲的東北部岬角,稱為大王爺角,角畔多處山嶺縱裂深陷,形成四五處斷頸崖峽,當中若斷若連,有如排丘陣列,此帶統稱為黃白橋。在蔚藍的天幕底下,最是顯得柔美醉人,站在小崗上俯覽,如白玉堆砌的沙岸、若珊瑚堡礁的岩堤,加上縱橫分佈的黛翠水窪,無不使人心曠神怡。此角與伙頭墳洲只隔上一道黃白門的水道,海口最窄處稱為黃白門橋,而水上人所謂「橋」者,是指水下潛隱有沙石堤帶。所以這處看似可航的灣口,其實連中形船隻也不能通行,海床淺處,水深竟不足三數米。黃白橋的東側,有小穴如牛眼,斜晲甩洲罅小排,平素日子無甚異狀,但倘遇浪濤沖激之時,聲如悶雷,倏而浪沫隆然噴出,可達十數丈之高,尉然可觀,令旅人驚喜!
黃泥岩
橫洲的東南角,全是一系列飛壁跌崖羅佈之地,土名呼作黃泥岩,此帶岩表掛滿直懸的柱狀石群,岩節寬度較果洲群島小而長。如能登上此間岩石高臺上仔細觀賞,必可親歷其雄奇攝魄的氣象。黃泥岩的西面盡處,有兩幅拔空疾宕的海崖,儼如一座崇偉的巖殿聖所。
交通
可考慮參加本地旅行團或自行從西貢碼頭租船前往。
文、圖:香港地質學會 & 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