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角的沉積岩

 
 
生活頻道 寫作人分享 遊與學 野外動向雜誌
2017-11-24 (Fri), 11:34

事實上,要在香港找到花崗岩,一點也不難;但若要看沉積岩,則只可在新界東北面。在簡化了的地質圖中,黃色部分標誌著由沉積岩組成的地方。你會發現,大部分沉積岩都是在八仙嶺郊野公園的範圍找到。也就是這個原因,再加上區內有公共交通可以直達,八仙嶺郊野公園遂成為香港境內研究沉積岩的熱門去處。

沿著八仙嶺自然教育徑走,你可看到山嶺南面的山坡比北面陡斜,造成一個從東面觀音峒伸延至西面黃嶺的斷崖。八仙嶺一帶的地質主要由一層厚厚的碎屑沉積岩組成,這層沉積岩其後遭華南一帶強烈的地殼構造運動所影響,漸漸變成向北傾斜,造成今天你所看見的斷崖。八仙嶺一帶的沉積岩大都是礫岩和砂岩,它們主要呈紫紅色或褐紅色。

另外,在八仙嶺郊野公園內的南涌石澗,你也可以清楚觀察到沉積岩的結構。那裡湍急的水流為南涌石澗的沉積岩造成多個巨型的壺穴,也令你可以更容易看到由眾多圓卵石組成的沉積岩。這些圓圓的石頭每一塊的大小也差不多,小至一厘米寬、大則可以及一個拳頭般寬。在一些地方,你甚至可以經常看見這些圓卵石排成一直線。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沉積岩這個名字並不陌生,這些都拜數以千計在周末前往東平洲的本地旅行團所賜。雖然東平洲與八仙嶺一帶的沉積岩都是起源自同一個沉積過程,但其實這兩個地方的沉積岩的本質十分不同。東平洲的沉積岩都是由很多極小的顆粒沉積所造成,故東平洲的沉積岩被定為粉砂岩,而八仙嶺的沉積岩則主要是顆粒較大的礫岩和砂岩。

一直以來,東平洲的沉積岩都稱為頁岩,但這個名稱原來並不正確。頁岩是指一些由黏土(組成顆粒較幼細)及粉砂(顆粒較粗)組成的沉積岩。成份含有黏土及粉砂的頁岩通常都較易裂開。然而,在東平洲找到的沉積岩絕大部分都只由粉砂岩構成。所以,正確來說,東平洲的沉積岩其實不是頁岩,是粉砂岩才對。

除了八仙嶺郊野公園及東平洲,位於赤門海峽北端的黃竹角咀是另一個可找到沉積岩的地方,但這處位置偏遠,一般人都要乘船前往,故沒有前兩個地方那般著名。黃竹角咀的沉積岩主要是由砂岩組成。砂岩是介於礫岩與粉沙岩之間的岩石類型,這是說組成沙岩的顆粒沒有礫岩的那麼粗,卻也不及粉砂岩般幼細。據地質學家所知,黃竹角咀的砂岩是香港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可追溯至約四億年前。這一點可由在那裡發現的魚類化石證實。黃竹角咀的地質絕可用奇異二字來形容,因在那裡的海岸線可找到各式各樣的地質特徵,如褶皺及斷層。一些沉積岩更是被「反轉」了。這些不同型態的石塊每每令人驚嘆大自然的奇妙創造,當你們下次造訪黃竹角咀,千萬不要錯過。

 

沉積岩是怎樣形成的?

當風及水不斷侵蝕地殼表面時,岩石便會被分解,形成碎屑,這些碎屑通常會隨著水流而到達到海洋、河流或湖泊的底部而沉積。隨著時間的過去,一層又一層的碎屑不斷囤積,增加碎屑層的壓力,令每一層壓得更實。處於最底部的便變慢慢成堅硬的岩石,也就是我們今天看見的沉積岩。可想而知,每一層沉積岩都蘊藏著很多珍貴的考古資料。 礫岩、砂岩及粉砂岩 礫岩、砂岩及粉砂岩都是香港常見的沉積岩類型。這幾種岩石的形成過程都是大同小異,分別只在於組成顆粒的大小。一般來說,礫岩的顆粒都是圓圓的,直徑達兩毫米或以上;砂岩則是三種中最普遍的,因這種岩石最容易辨認,也最耐風化作用。組成砂岩的顆粒的直徑較小,約0.06至2毫米。粉砂岩的顆粒最小,直徑只有約0.06至0.002毫米。

八仙嶺郊野公園

八仙嶺郊野公園是香港第五大的郊野公園。她位於新界的東北角,就在馳名的新娘潭東面。八仙嶺最廣為人所知的就是她那代表中國神話中八仙的八個連綿山峰、南面的懸崖及美麗的船灣淡水湖景色。所以,在八仙嶺遠足絕對不會令你失望。然而,由於八仙嶺頗為險峻,故登山時也要格外注意安全。

文、圖: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 香港地質學會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