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咀地質考察點 — 認識香港花崗岩

 
 
生活頻道 地質公園及地質熱點 寫作人分享 香港郊野 野外動向雜誌
2018-11-04 (Sun), 08:00

鶴咀是香港首個、也是唯一的海岸保護區,成立於一九九六年。若把香港島看成一隻青蛙,鶴咀就是位於牠的後腿,也就是港島的東南角。也許,有不少人能清楚在地圖上指出鶴咀的位置,但當中卻沒有多少個曾踏足此地,因鶴咀保護區是禁止一般市民進入的;而在這個保護區中亦只能進行科學研究,所有水上與不少陸上活動也一律禁止。因著這些限制,一般市民都不知道其實鶴咀的地質十分特別。現在,就讓筆者帶大家進入鶴咀,欣賞那裡奇妙的地質吧!

鶴咀是個面積很小的地方,但不少地質特徵都可在這裡找到。首先,在這裡你可看見一個特大的海蝕拱橋。它全長約十米,離地面約兩米,當中的空間可輕易容納一架客貨車。另外,在鶴咀海岸保護區近入口處有一個十米乘五米的吹穴。其實,海蝕拱橋與吹穴都是由海浪持續侵蝕岸邊石間較脆弱的部分所造成的。這種侵蝕現象在香港其他海岸都很常見,如西貢東部的海岸。

就在與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只是幾步之遙的一個石灘上,你可以看到地質演化所留下來的痕跡。那裡有四種不同結構、源自不同地方的岩石。最古老的就是侏羅紀的火山凝灰岩(又稱鹽田仔組) 。接著的就是粉紅色的侏羅紀花崗閃長岩(又稱大埔花崗閃長岩) 。而最年青的就是侵入岩,包括粉紅色的流紋岩(又稱鶴咀流紋岩)與黑色的玄武岩。

就在那石灘上,你很容易就會發現幾道帶粉紅的石帶(鶴咀流紋岩) 被另外一些較為淡粉紅色的岩石(大埔花崗閃長岩)包裹著。換句話說,粉紅色的鶴咀流紋岩入侵了淡粉紅色的大埔花崗閃長岩中。這說明了淡粉紅色的大埔花崗閃長岩一定是比鶴咀流紋岩更早出現,才能讓鶴咀流紋岩入侵。這正是地質學其中一個主要原理的最好例子:若岩石A橫切(入侵)岩石B,岩石B一定比岩石A古老。這很容易理解,在地質學上也是十分基本的原則。另外,入侵了粉紅色的鶴咀流紋岩的黑色玄武岩也說明了同一個道理。在那裡,這兩種顏色對比較強烈的岩石能讓你更清楚觀察到這種奇典的地質現象。 侵入岩的形成大致上與地底的岩漿活動有關。就在炙熱的岩漿透過很多不規則的裂縫從地底注入地球表面時,這些岩漿很多時候卻會被堵住,留在地底。久而久之,這些岩漿冷卻後便會凝固,成為堅硬的岩石。這可解釋為什麼有時我們會見到幾道石帶會奇怪地處於另一種岩石內。事實上,這種侵入岩的形成也能清楚解釋到香港一種常見岩石的形成:花崗岩。

香港的花崗岩

花崗岩是香港其中一種最常見、最為人熟悉的岩石。在郊野公園內,花崗岩被用作鋪成階梯;另外,花崗岩也被用作造地磚、甚至是鋪在鐵路軌上的碎石塊。與黑色的玄武岩與粉紅色的流紋岩一樣,花崗岩的形成也是與地底的岩漿活動有關,主要於侏羅紀及白堊紀期間形成;但花崗岩就大量得多了(香港三成半的土地都是由花崗岩組成),維多利亞港、整個九龍半島、荃灣與沙田周圍、香港島北面、赤柱半島、鶴咀半島、南丫島、蒲台島、大嶼山東面及新界西部都是由花崗岩而成。在香港地質圖上,可看見花崗岩地質都是由粉紅色顯示。 而花崗岩又是什麼呢?花崗岩是一種淺色的火成岩,其英文名字“ Igneous”源自希臘文 “ignis”,意思是「火」。當地底的岩漿冷卻凝固後便會成為花崗岩。你可能會問,岩漿從何而來的呢?答案可從板塊構造學中找到。在侏羅紀與白堊紀期間(約一億五千萬至一億年前) ,包括香港的南中國海岸正處於板塊邊緣。當時板塊邊緣正進行著劇烈的構造運動。這些活動導致地面廣泛地區的火山爆發,岩漿亦上湧至地殼表層,其中沒有湧出地面的岩漿則在地底下冷卻凝固,成為今天的花崗岩。

除了香港,花崗岩也可在鄰近的中國省份找到,如浙江、福建、江西及廣東省。花崗岩與共生的火山岩在一個一千公里乘三千公里、向東北伸延的南中國海岸地區都可找到。時至今日,花崗岩可應用於多個行業,而中國南部大量出產的花崗岩更為整個地區帶來豐厚的利潤。

文、圖:香港地質學會 Geological Society of Hong Ko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