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極地領航員Arne Sorensen 見證北極海冰變化

 
 
生活頻道 環遊世界
2011-10-06 (Thu), 09:30

阿尼•桑仁森(Arne Sorensen)是一名有50年經驗的極地航海專家,也是綠色和平2011年北極海冰探測任務的領航員。來自丹麥人的阿尼,原來自出生以來就跟北極有著地域親緣的關係。阿尼在專訪中向我們細緻地描述了他對北極的看法。

問:騰訊新聞特派記者 王崴
答:極地領航員Arne Sorensen

問:身為經驗豐富的冰海領航員,你可以介紹一下你在極地航行的經歷嗎?
答:在極地航海之前,我做過港口領航員,就是把船平安地泊進窄小擁擠的港口。在海冰之間穿行,其實跟港口領航有相似之處。1990年,綠色和平聘請我擔任南極科考活動的船長。算起來,我在美國阿拉斯加海域航行過5次,繞格陵蘭島8次,南極航行15次,北極航行12次。 海冰的危險性跟船速息息相關。如果船開得太快,就算冰塊不是很大,也會造成麻煩。所以目測冰塊的厚度和大小,控制好船的速度和角度,找冰塊之間的縫隙鑽行,是海冰航行的要旨。這也是我想傳授給船員們的知識。

問:你在極地有如此豐富的航海經驗,依你親身觀察,北極海冰有什麼變化呢? 放大
答:我自己親眼看到的第一個變化,就是在格陵蘭東岸的格陵蘭海的海冰比以前薄了,很少見到多年生的老冰,所見之處基本上都是一年生的新冰。 第二個變化是北極西北航道打通了。西北航道是指從歐洲經格陵蘭Davids海峽,進入加拿大Barrow海峽,繞道阿拉斯加,穿越西伯利亞白令海峽,最終抵達亞洲的線路。從去年開始,包括今年,這條曾經被冰牢牢封住的航道變得暢通無阻。海冰很少很薄,對運輸船完全不構成障礙。這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是好事,但是對於北極來說可不是。人類破壞北極變得更容易了。 第三個變化是北極東北航道,幾乎和西北航道是一樣的情況。東北航道是貼著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航線,從去年開始,它打通了。真令人難過。

詳見:http://www.greenpeace.org/hk/news/stories/climate-energy/2011/09/arctic-sea-ice-trip-arne-sorense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