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嶄新 海下灣網上遊

 
 
生活頻道 野生探索
2011-09-07 (Wed), 09:30

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嶄新 海下灣網上遊

讓你隨時隨地遙距探索海底世界

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全新的「海下灣網上遊」(wwf.org.hk/virtualhoihawan),讓你隨時隨地探索香港海下灣的海底世界,加強海洋保育意識。網上遊透過珍貴的圖片、動感十足的短片及趣味資料,讓大家近距離觀察及認識生活於香港海下灣的生物,包括珊瑚、珊瑚魚、水母、寄居蟹、海星及浮游生物等。 海下灣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的北端,於1996年被列為香港海岸公園,是香港首批海岸公園之一,亦是本土唯一可經由陸路前往的海岸公園。公園佔地260公頃,錄得超過60種珊瑚品種、120種珊瑚魚類及6種紅樹林。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管理的賽馬會匯豐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於2008年正式開幕,是香港唯一一個建於水上的海洋教育中心,致力於自然海洋資源培訓及海洋生物研究工作。中心自落成以來,一直為學校及社會團體提供互動的海洋教育活動。 「海下灣網上遊」分為六個主題,包括海岸生態、珊瑚、浮游生物、魚類、無脊椎動物及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參觀者可自選主題,自由窺探海下灣各種生物的生活百態,認識物種之間息息相關、環環緊扣的生存關係,更可知道一些鮮為人知的趣味資料,如最老的黑珊瑚到底有多大、海星是如何進食等。世界自然基金會鼓勵父母和小朋友一起瀏覽,老師們亦可在此發掘通識與課外教材。

部分主題的特色:

珊瑚 : 珊瑚蟲是世界上最細小的動物之一,由牠們組成的珊瑚群落卻形成從太空也能觀測到的自然生態系統-澳洲大堡礁。現在毋須遠赴澳洲,安坐家中便能欣賞香港美麗的珊瑚。進入此主題,便能觀賞海下灣神奇瑰麗的珊瑚,及知道更多有關珊瑚的趣味知識:最老的黑珊瑚到底有多大﹖原來已知最老的黑珊瑚足足有4,265歲!

魚類: 你不用潛入海底,也可透過照片和影片,了解棲息在海下灣海岸公園不同生態環境的魚類,如珊瑚生境的珊瑚魚、海底的牛鰍和出沒於岩縫的石狗公等。這裡更會提供保育魚類的知識。

浮游生物: 大部分浮游生物也非常細小,要以放大鏡或顯微鏡才能觀察牠們的動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的浮游生物卻是食物鏈之首,體型最大的藍鯨就是以一種名為「磷蝦」的浮游動物為主要食糧。據估計,藍鯨每日攝食多達3.6公噸的浮游生物!大家不但可以透過圖片了解浮游生物的特性,更能觀看浮游生物在顯微鏡下的動態影片,讓真實生動的小生物呈現於眼前!

無脊椎動物: 本主題為你揭開多種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神秘面紗,包括海蛞蝓、寄居蟹、海星、海膽和魷魚,讓你了解海岸公園的物種多樣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