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龜類及其面臨的生存威脅(上)

 
 
生活頻道 野生探索
2002-07-16 (二), 16:56


引言 2001年12月11日香港海關及漁農自然護理處在一艘入口內河貨船上聯合搜獲本港歷來最大批走私龜隻。在整批分屬12個品種數量超過7,500隻龜隻當中包括了被國際性瀕臨絕種動植物分類系統《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的潮龜(Batagur baska);其餘11 個品種亦被認為是世界性易危或瀕危種類。這宗龐大的活生龜隻走私案件似是為亞洲龜類的瀕危處境響起了警號。 什麼是龜 ? 人與龜的密切關係 龜是一種爬蟲類動物,通常有硬殼保護身體。全世界共有約290種分屬13科龜類。根據龜的習性和生活環境可將牠們分為三大類:淡水龜、陸龜和海龜。在很多發展中國家龜肉仍是人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而中國人普遍相信龜有一定藥用價值。有些人喜歡飼養牠們作觀賞寵物或是利用其硬殼製造日用裝飾品。在生態環境中,食肉龜隻能有效地控制水生昆蟲及貝類的數量;嚐吃植物果實的龜類更能幫助傳播種子。淡水龜更能貫連水生環境和河岸附近森林使養分能量得以交流循環。龜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亞洲龜類生存危機 在1996年的時候,90種亞洲原生龜鱉中有百分之三十七是屬於《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中的瀕危種類。在短短四年之間瀕危龜種數目急劇飆升。到了2000年的時候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亞洲龜類被列為瀕危類別。導致區內龜類數目急劇減少的最主要原因,相信是由濫捕獵殺龜隻以作野味醫藥用途所致。每年數以千萬計活生龜隻從東南亞運往野味肉食市場,當中亦包括了瀕臨絕種的品種。此外某些龜類愛好者盲目追求購買珍稀品種飼養,以致原來已非常稀少之龜種在原棲地被密集式搜捕,以供應本地及國際寵物市場。另外河道水泥化、污染、棲息地被破壞、與外來物種競爭等亦是加速亞洲龜類滅絕之原因。

香港的龜鱉 (鱉音別,指水魚) 在香港千餘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養活著至少8種原生龜鱉動物:除了3種海龜外 ,其餘5種均為淡水龜鱉。此外尚有多種逃逸或被釋放後野化的外來入侵品種如已在本港野外建立本地群落紅耳水龜(俗稱巴西龜)。 中國大陸地大物博,國土面積是香港的九千六百倍,但單就龜鱉品種而言香港這片彈丸之地卻養活著超過中國大陸總數七分之一的種類。此外香港可能是擁有世界上最多數目的瀕危三線閉殼龜的地方之一。除了數目多之外,棲息於本港的龜種群落亦有機會是全球最健康的。所謂「健康」群落意即整個龜群含有稚幼和成龜,雌雄比例適當及仍有繁殖能力等。再加上香港政府亦已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直接保護本地龜類動物。任何人未經許可故意騷擾及捕捉野生龜鱉即屬犯法會被檢控。此外《郊野公園條例》在保護著龜隻的生態環境色免遭破壞的同時,亦規管市民不能在佔全港四成土地面積的郊野公園範圍內狩獵動物。

總括而言棲息於香港的龜鱉品種多、數目多、種群健康和有相關法例保護。這一切都有利於生態科學研究以協助獲得瀕危龜種的生態基本資料,以供計劃保育管理對策之用。在這一刻本港有多個龜類科學研究計劃正在進行,例如全港龜類分佈普查、原生瀕危龜種詳細生態研究、米埔烏龜野放計劃等。在有限資源下,香港擁有著健康的龜隻種群,理所當然成為亞洲區內優先投放保育資源的地方。值得關注的是在「亞洲龜類生存危機」的衝擊下,本港龜鱉有如其他亞洲區域同類一樣正面臨嚴峻的考驗,牠們在焦急地等待著我們的援手。

文、圖:張思敏 & HK Discovery Tea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