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綠海龜

 
 
生活頻道 野生探索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2020-04-19 (Sun), 15:00

本港海域曾記錄到綠海龜、玳瑁、稜皮龜及太平洋麗龜這四種海龜。其中綠海龜被記錄到的次數較多,亦只有綠海龜會在香港繁殖。綠海龜高度瀕危的動物,是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同時也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及「保護遷徙野生動物公約」的附表一中,象徵國際間對保護綠海龜的重視。

根據歷史的記載及村民的憶述,香港不少偏遠的沙灘,如南丫島的東澳及下尾灣、大嶼山的塘福廟灣及大浪灣,以及港島的大潭灣等,在數十年前都有海龜上岸產卵。由於市區及郊區迅速發展,這些沙灘已經再沒發現有海龜產卵了。時至今日,南丫島的深灣是唯一已知現存的海龜繁殖地。


▲ 高度瀕危的國家級保護動物 — 綠海龜

綠海龜的一生

每年六月至十月為綠海龜的繁殖季節。在繁殖季節,成年綠海龜在本能驅使下,從數千公里以外的棲息地洄游到出生地附近的淺海區交配。交配後,母龜會在晚上爬上沙灘,撰擇遠離高潮水位的合適地點挖洞作巢,產下海龜蛋並以沙覆蓋著。產卵後,母龜便會回到大海中,不會照顧海龜卵或小海龜。 

海龜蛋在巢中會自然地孵化,通常兩個月左右便會孵出小海龜。溫度對海龜的性別有決定性的影響,溫度較高會孵出較多雌性,反之則會孵出較多雄性。初生的小海龜只有5厘米長,重約23克(相等於一枚AA電池)。牠們會在陰涼的晚上傾巢而出,一起努力地奔向大海,然後依附在大幅漂浮的海草上隨水漂流。小海龜大約一年後便會游到淺海的棲息地生活。在大自然中,綠海龜約需時20 - 30年才達到成熟階段。

自然護理工作

由於香港的環境不斷改變,近年已很少發現海龜的蹤跡, 因此大家更應珍惜及愛護本港現存的海龜產卵地。若海龜受到干擾而不能在南丫島繼續繁殖,在這一代的成年海龜死亡後,這種稀有的動物將會在香港消失。

根據香港法例第170章 <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任何人士擁有、售賣或輸出於香港取得的海龜或海龜蛋或故意干擾海龜、其巢穴或海龜蛋,均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一年。另外,為了確認其在生態上的價值及科學上的重要性,深灣的沙灘及鄰近淺灘已在1999年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同年七月,政府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把深灣列為「限制地區」,以減低人們對綠海龜及其產卵地的滋擾。每年由6月1日至10月31日,即海龜的產卵季節,禁止未持有許可證人士進入或在該區內逗留。在產卵季節,漁護署的自然護理員會經常在深灣進行日夜巡邏,以保護上岸產卵的綠海龜及海龜蛋。


▲ 小海龜開始牠們漫長的海上旅程

另外,為了辨認每隻來港的海龜身分及遷徙路線,漁護署已在2000年開始進行標誌放流的研究。在海龜產卵後,自然護理員會把一個刻有獨立編號及漁護署地址的細小合金環標誌夾在海龜的前肢上。標誌放流的研究可使護理人員更容易辨認海龜的身分,有助了解來港海龜的種群大小及產卵習性。另外,當有人在外地見到有該標誌的海龜而通知漁護署,便可以得悉海龜的遷徙路線及棲息地的位置。香港第一隻被標誌的綠海龜編號為「HK-001」。漁護署亦曾將位於不適合自然孵化地點的海龜蛋移走進行人工孵化,並成功孵出超過180隻小海龜,大部份人工孵化的小海龜已放回大自然。

我們相信,要有效地保護海龜,必須得到市民的支持和合作才可獲得成功。因此,自然護理員曾到訪南丫島的村落,派發單張、貼出告示及向村民與遊人解釋保護海龜的原因及重要性。為了令市民能更加體會到保護野生動物及護理大自然的重要性,我們亦將部份人工孵化的小海龜暫時放養在海洋公園的水族館內,讓市民觀察及加深了解海龜。

請提供資料以協助保護綠海龜

市民如欲提供有關海龜出沒或擱淺的消息,請致電 2150 6990,與本署職員聯絡

文、圖:漁農自然護理署濕地及動物護理科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