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故事:興趣變成終身事業

 
 
生活頻道 關於 HK Discovery 人文故事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2025-02-01 (Sat), 07:27

人生總是充滿疑問,特別是對於正在成長的學生和年輕人,陳嘉俊 Jan 也不例外!

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可以像玩一樣,做到非常專業!

好友們稱呼他為:阿俊Jan佬、陳仔或陳Sir,從小學到中學的時光中,他經歷了許多難忘的成長經歷,這些經歷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性格。十五歲時便開始投身社會工作,兼職賺錢,直到在理工夜校畢業。


▲ 小學就讀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翠屏道及順安邨)

他將過去的工作經驗與興趣結合,在2000年創立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並利用自己累積的寶貴社會經驗和個人成長經歷,通過各種「野外考察」和「訓練計劃」來引導新一代青少年進行正面的成長和回饋社會。希望青少年能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奮鬥」、「學會堅持」和「鍛鍊耐性」,同時「個人修養」也顯得尤為重要。


▲ Jan 最關心野外長征考察隊員(未能盡錄)

「創業難,守業更難」,要想持續發展,不能僅靠個人奮鬥,必須有可靠的團隊支持,並用心做好每一個細節,這樣才有機會持續下去。我們就像一部由不同零件組成的機器,哪怕是一顆小螺絲也能影響整體運作。這台「夢想發電機」能夠運作到今天已經非常不易,在這個快速變動的世界中,要想繼續生存就必須「變」,因此「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將會持續蛻變,變得更好!「信譽是個人及公司的最重要資產,做事一定要具備耐性、堅持、細心及隨機應變的能力,做事更要膽大心細。」



▲ 多年來一直有參與電台或電視節目,又被稱呼為 Jan 佬 (Jan Lou) / 陳仔 / 陳Sir,包括【闖蕩西澳】、【香港電台電視台探索大世界節目第 1 - 3 季】、【香港電台第一台大氣候節目】、Time to go outsid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ViuTV - 大海男兒 "第6集 荒磯釣魚郎"】、【ViuTV -  Error自肥企画 "第13集 鹹濕荒島俏博士"】、【自在人生大學堂 - 香港生態遊 @全民必Buy】、【100毛卡樂B特約 - "做人點可以無火鑽木取火初體驗"】ViuTV - 公司冇逼我跑馬拉松 "第8集 一起跑更遠" ViuTV - 漁樂無窮】、 Mill Milk - 旅遊止癮】、 大氣候漁農生態知多啲等等,更多詳見 參與節目/媒體報導及訪問


▲ 2024年參與《三五成團深度遊》EP 6 -生態綠悠遊 -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 

▲ 2024年參與 Mill MILK (MM) 「旅遊止癮」


 

▲ 2024年參與Viu TV 大熱的「漁樂無窮」及上「試當真」謝票場第175週 親自分享拍攝過程的心路歷程和鏡頭背後的趣事。

▲ 參與香港電台「大氣候漁農生態知多啲」分享香港漁農產品。


 

▲ 2021年參與Viu TV 大熱的 ERROR自肥企画 何啟華 DeeGor 拍攝「港版人在野」 ,大家開始關注 "生活技能" 的重要性。Dee Gor 將親自開 Youtube Live 分享拍攝過程的心路歷程和鏡頭背後的趣事。

▲ 2022年參與卡樂B 特約:《做人點可以無火 鑽木取火初體驗@FB》,與東方昇及利君牙分享野炊技巧。

▲ 2018年參與The North Face 宣傳片
Time to go outside! Yosemite National Park@FB
Jan與一班好友 Melody Cheng、Will Cho,  Vincent Chan (陳德誠)
去美國Yosemite National Park 拍攝周年宣傳片。

野外考察和訓練能讓青少年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擴展他們的世界觀,並進一步了解自己和鍛鍊心智,為未來做好準備。Jan 希望透過各種途徑讓更多香港人明白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因為極地環境與我們息息相關,破壞極地就等於破壞自己的家園。

他積極帶領「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團隊,持續推動青少年的個人成長、野外考察及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的發展,將正面價值觀和探索世界的精神從出版業務和野外策劃顧問服務擴展到中國內地,鼓勵接觸到的青少年和大眾朋友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方向,以積極的生活態度「Work Hard • Play Hard! 投入工作、樂在其中!」來面對人生。

 

儘管過去經歷了多次經濟低迷,在家人、前輩和朋友的支持下,Jan 終於將自己對野外活動的興趣變成了事業。雖然他是學機械工程出身,但野外工作才是他真正的熱愛。2000年初,他再次遇到「李樂詩博士 Dr. Rebecca Lee」,他們在灣仔的一間涼茶鋪聊了很久。Jan 向李博士表達了出版一本推廣環境教育及戶外活動相關的雜誌平台「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的意願。李博士在雜誌的排版和設計方面給予了許多寶貴的建議,這麼多年來,李博士一直給予他鼓勵和支持。

Jan自小就喜歡看漫畫和繪畫,像是《中華英雄》、《刺客列傳》、《淚眼煞星》、《阿基拉》、《海虎》、《龍珠》、《天空之城》、《新世紀福音戰士》、《你的名字》到《鬼滅之刃》等等,因此特別喜愛素描和黑白鋼筆畫,對於畫面構圖和風景攝影也有自己的一套風格。在出版期間,他會為雜誌畫插圖和繪製封面,例如第六十三期的雜誌封面。



對Jan來說,2000年成立「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才是真正挑戰自己的時刻。在拓展生態旅遊業務的同時,他還出版了香港首本中英雙語的《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因此在編輯上需要大量的支持和幫助。幸運的是,有當時的合作夥伴洪家耀博士(Dr. Samuel Hung)及其研究團隊的協助,才能順利完成每一份稿件的編輯和翻譯工作,加上有一班日以繼夜工作的團隊(Jimmy, Cyrus, Eddy, Tim, Dennis, Horace & Miriam ... 未能盡錄),才能完成每一期的雜誌和帶領各項活動等繁重的工作。

▲ 香港電台95周年"大氣候"節目尖東站宣傳廣告

▲ Magazine P 雜誌2020年訪問中曾提到:「總是教年輕人要堅持一些,好像老一輩的思想,但一個人的人品好,即使技術不夠,還是可以提升,但品格不好就很難改了, 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2015年 明報 訪問「 勇踏人生征途 開創極地教育 探索世界盡頭」 ,Jan曾提到:「沒有啊,我現在仍只是賺到一份糧;我們做這些工作,是夠生活就可以,不是要肚滿腸肥!」 笑容可掬,健談的嘉俊笑嘻嘻的答:「我們開始的頭幾年,都沒賺到錢,但驕傲是從未欠過糧」。

Jan 個人專訪及相關報導:(更多 媒體報導/節目訪問

2019年香港01專訪:

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團隊不會裝懂,而是持續向相關領域的專家請教。這種不斷學習的企業文化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是我們在同行業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儘管公司成立的頭七年仍處於虧損狀態,只能用積蓄來填補虧空,但皇天不負有心人,團隊的堅持、質量和決心終於獲得了業界的認可,並開始為不同的客戶提供生態旅遊顧問項目及戶外拓展服務等專業諮詢業務。

創業過程中,Jan最難忘的事情就是與表弟(Cyrus)在銅鑼灣的崇光百貨外派發由分銷商退回的創刊號雜誌。

 

在2003年『非典』期間,香港民政事務局為了鼓勵大眾欣賞香港本地的自然風光,邀請Jan協助提供香港十八區的生態旅遊項目——區區有睇頭、香港樂悠「遊」。當時,由於經濟不景氣及出境旅遊的限制,香港人對市場的信心受到很大影響。本地生態旅遊的推出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市場,讓更多人能夠欣賞香港的美麗自然風光。近幾年來,還有大量海外旅客前來參加本地生態旅遊。自那時起,每年統籌超過百項與生態旅遊相關的活動,提倡的綠色旅遊概念也獲得了良好的反饋。這一切都歸功於團隊與香港主要的旅遊培訓機構「香港旅遊專業培訓中心 HKTT」聯合推出的首個「香港生態文化旅遊」培訓證書課程。


▲2003年與 "香港旅遊專業培訓中心 HKTT"  合作推出香港首個以"香港生態文化旅遊"的培訓證書課程。

這些年來,旨在將「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發展成為可持續的綠色企業,也像磁石一樣吸引了許多有相似理念的人聚集在一起。這一理念也是雜誌媒體平台及項目諮詢業務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許多合作夥伴為團隊提供裝備與服裝,以便他們在實地考察時順便測試產品功能。擁有中英雙語優勢的《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也緊跟科技潮流,繼續在網上提供內容,「這樣可以讓我們走向世界」。

創辦《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曾承諾以【香港人視野 ‧ 香港人足跡】去探索大世界,2019年轉為【野Guide】網上平台,拓展至世界【華人視野 ‧ 華人足跡】,發掘更多全球資訊和產品,為喜愛戶外探索、野外生態和深度旅遊的你提供服務!


直到2006年,Jan 開始提供香港以外的生態旅遊顧問服務,涵蓋馬來西亞、中國內地、日本群馬縣、菲律賓、澳洲、澳門等地區。隨後,為了成功詮釋「社會企業責任 CSR」的概念,他推出了一個結合環境保護、生態探險和社區關懷的CSR項目「野外長征 MightyRovers」計劃。該項目目前已擴展至中國內地、婆羅洲、非洲,以及北極和南極。




▲ 2009年Jan跟隨李樂詩博士到南極洲探訪中國長城站科學家

雖然他曾多次帶領專業人士、中學生和大學生前往南極、北極、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婆羅洲熱帶雨林進行學術及專項考察,但至今最大的挑戰是在2014-15年間,花費18個月為中國汕頭大學統籌整個【南極探險科考項目】。這包括如何挑選隊員、進行多次訓練、舉辦說明會、展覽,以及三次不同環境的考察準備:新疆沙漠、東北冰雪和香港郊野城市定向等工作,完成整體訓練後再出發到南極進行為期21天的各項學術考察。



Jan 曾對自己說過,有機會就要回饋社會。因此在2006年成立了【野外長征 Mighty Rovers®】計劃。這是一個結合「野外」體驗的「長征」之旅。透過了解周圍的環境,進一步認識自己,回歸自然是最佳的方法。在陌生而未知的野外環境中,經歷難得的體驗與成長後,參加者能夠成為對自己和環境負責的人,感動身邊的人,甚至影響社會。

【野外長征 Mighty Rovers®】計劃最希望透過計劃,鼓勵青少年勇於嘗試,突破自己既有的框框,讓他們有信心實踐自己的抱負,對社會和世界生態環境有承擔。

【野外長征 Mighty Rovers®】計劃歷年考察地點:

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多年來一直是香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旅遊業也需要向科技方向發展升級。作為亞洲的國際都市,香港將擔任「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整合全球資源,匯聚各方旅遊業代表,共同探討新思維和新趨勢,激發香港、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智慧旅遊」的新發展方向。2016年,香港與 TripWant.com 創辦人 HK Wong 一起成立了亞太旅遊科技創客協會 (APETIA),結合科技推動創意旅遊的發展、周邊配套及培育工作。

在2000年出版同名雜誌《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之前,Jan 曾擔任主編參與籌劃出版香港釣魚雜誌《研釣集》;更早在1994年成立了「東磯釣魚會」,推動健康的釣魚運動。Jan 在香港的多數島嶼及海岸釣魚,對香港的海岸線相當熟悉。在極具挑戰性的磯釣運動中不斷成長,並提倡透過「親子釣魚樂」來增強和改善家庭關係;同時也鼓勵青少年多參與釣魚運動,以提升思考能力、個人耐性、觀察力和親近自然,遠離不良嗜好,希望大家能夠愛上釣魚運動!

▼ 1999 年HKISOFA 香港磯釣聯盟比賽大合照 @大小鴉洲(索古群島)

▼ SCMP 南華早報(英文版)2018 年Photo Gallery "Rock fishing in Hong Kong 香港磯釣攝影集"


▲百花鱸(香港大嶼山)
香港水域果洲群島釣獲大型鮫魚"大翼"
▲大翼鮫(香港果洲群島)

▲ 在極具挑戰性的磯釣釣魚運動下,不斷成長


▲ Jan喜歡製作魚拓


▲ 1994年成立東磯會

到目前為止還談不上成功,只是剛剛站起來!不過他可以與您分享作為潮州人成長的經歷,從十五歲開始半工讀,並且嘗試過不同的行業(包括派報紙、街頭小販、升降機學徒、五金工模製作、機械繪圖員、產品技術開發人員、兼職漫畫畫家及生產線經理等等),他了解如何與不同的人群合作,並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合作關係。正所謂「創業容易,守業難」,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時候更是如此。

Jan 想藉此感謝多位前輩與老師的提攜和指導:(排名不分先後)

已故湯老闆:Jan 半工讀的首位老闆,教授生活知識及工作技巧,並在17歲那一年鼓勵在假期於街頭擺攤子嘗試學做生意…..
李樂詩博士:教授保護極地的重要性,雜誌出版及設計的知識與經驗 …..
萬大偉先生:教授有關生態旅遊的知識與哲理 ……
沈柏齡先生:教授出版界知識及協助發行雜誌 ……
李演政先生:教授做人態度及市場發展的知識與經驗  …..
陳龍生教授:教授地球科學知識及處理事件態度與經驗  …..
曾永康博士:教授課外活動哲理及處理學界活動的經驗  …..
王福義博士:推薦參與多個項目打穩基礎 ……
林健枝教授:教授環境保護和環境評估的重要性與經驗 ......

 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創辦人
陳嘉俊 Jan

JanLou FB & JanLou IG 

<<社會公職>>

Polar Museum Foundation 極地博物館基金 - 青年環境教育顧問 since 2023
漁農自然護理署向保育海洋哺乳動物專家小組 - 非官方委員 since 2023
鄉郊保育諮詢委員會及審批小組 - 非官方委員 2019-2025
旅遊事務署 - 旅遊業策略小組 委員 2017-2023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 - 非官方委員 2013-2019
Asia Pacific E Travel innovators association 亞太旅遊科技創客協會 (APETIA ) - Co-founder since 2016
東磯會 – 創會人 since 1994
野外長征 MIghtyRovers 計劃 - 召集人 since 2006
跑動營 Run Base – 副主席 since 2022 
香港電台第一台氣候及環境資訊節目【大氣候】 - 嘉賓主持 since 201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