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密集郊遊足印,也會為山徑帶來退化?
香港人熱愛郊遊, 卻甚少留意腳下的遠足山徑也需要愛惜。
近年,很多郊遊不文明行為,例如隨處丟棄垃圾、爬上脆弱岩石打卡、攀爬珍貴植物等,均在新聞及社交平台瘋傳,警剔郊遊人士。但你可有想過,原來我們的密集的郊遊足印,也會為山徑帶來退化?
當郊遊活動愈受歡迎,山徑退化就會迅速加劇,需要大家及早正視。綠惜地球前往多個郊遊徑,透過航拍觀察山徑變化,並分析箇中原因,引申討論如何延續郊野山徑的自然美。
千島湖清景台
千島湖清景台是2019年3月開始對外開放的觀景台,可以俯瞰大欖涌水塘幽美怡人的「千島湖」景色,自啟用至今一年多,已成為極受歡迎的郊遊拍攝點,經常「人山人海」,抗疫期間遊覽人潮仍是絡繹不絕,可謂全年無休。
▲ 從高空照片可見,一年多之間,清景台圍欄外的斜坡小路明顯擴闊和沙化,露出底石。
其實觀景台的景色已甚為可觀,但為求「站得更前」,不少人越過圍欄走出觀景台外的大石上拍照,觀景台對出的斜坡踩出數條「打卡小路」,年多之間,小路日漸變寬及表土退化,甚至影響原有觀景台的可觀性,吸引更多人自行開發理想的景觀位。
龍脊
龍脊是一條國際知名的山徑,曾被選為時代周刊亞洲版選為為亞洲區的「最佳市區遠足徑」。 縱觀多段港島徑,也僅有龍脊可完全脫離高樓大廈,同時欣賞超廣角蔚藍海景,是深受本地及外國遊客喜愛的行山徑。原來同時太多人在山頭亂走,也會不知不覺地造成破壞。
▲龍脊南面的山坡,並非港島徑的走線,故不屬當局日常山徑保養的範圍,但近年遊人在山坡上尋找最佳的拍照地點時,在山坡上開闢出了如蜘蛛網般的小路網。
馬鞍山昂平
昂平是香港少數的高山草原,位於海拔400米的高處,草原遼闊且景色開揚,吸引郊遊人士前往進行不同的休憩活動,包括野餐郊遊、露營、滑翔傘等。旁邊的麥理浩徑第四段,山徑使用量非常高。北面的「大金鐘」山峰近年也成登頂熱點。
▲昂平是香港少數的高山草原,位於海拔400米的高處,草原遼闊且景色開揚,吸引郊遊人士前往進行不同的休憩活動,包括野餐郊遊、露營、滑翔傘等。旁邊的麥理浩徑第四段,山徑使用量非常高。北面的「大金鐘」山峰近年也成登頂熱點。
蚺蛇尖
蚺蛇尖是香港其中一個具挑戰性的山峰,不少行山人士視為登山挑戰,有香港三尖之首的美譽。
蚺蛇尖的山勢十分陡峭,雨水隨著登山人士的足跡沖刷,形成滿佈碎石的沖坑,難以行走,於是登山人士靠往旁邊尚有植物之處上落山,植物被踏死後,沖刷更厲害,以致山徑退化情況越是擴闊,是香港山徑損耗的明顯例子。
▲蚺蛇尖的山勢十分陡峭,雨水隨著登山人士的足跡沖刷,形成滿佈碎石的沖坑,難以行走。
行山如何不留「痕」?
抗疫期間,香港郊野成為市民身心避難所,我們樂見大家喜愛郊遊活動,多接觸大自然,人潮是無可避免,但個人愛護郊野的意識更重要,即是不為一刻的歡樂或為了一幀打卡照片,而是同心合力讓今日的香港郊野資源及美景得以延續,世代相傳,支持可持續的郊遊資源管理策略,以及「無痕山林」的郊遊實踐。
大家可以做什麼?
- 不胡亂開闢小徑
- 不為打卡破壞植物
- 先了解山徑難度,不強行前往高難度山徑(扯着小型植物上落、或一屁股下滑拖行表土,也加速山徑退化)
- 在可承受地點或山徑進行團體及人多的活動
- 接受義工培訓,協助山徑修復
圖、文:綠惜地球 The Green Earth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