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報告3.倫勃朗號上的廢物處理

 
 
往年回顧 生活頻道 寫作人分享 遊與學 野外動向雜誌
2016-01-27 (Wed), 12:48

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南北極·野外長征」經歷長達七個月的訓練後,從數百位中學及大專學生中選出四位極地隊員,於二零一五年上半年分別前往南極半島及北極格陵蘭地區考察,並獨自完成一個考察項目。楊小慧曾就讀英華女學校,現升讀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她希望從考察團領隊、隊員或當地船員身上學懂隨機應變的辦法。

多得科技發達,現在人們可以輕易航向北極地區的中心,但一次航程也為北極帶來固體廢物、空氣污染與水污染。我第一次登上一艘北極考察船,很好奇它如何處理我們人類帶到北極的廢物……

1) 廚餘

收集:設置一個寫著「只供廚餘」的桶子,每頓飯後,乘客會把剩菜倒進去;廚房裡也會分別收集廚餘。

處理:在排走前處理

  • 人手剔除非廚餘,剩下生物可降解的廢物
  • 用垃圾袋包好,放置在船尾的甲板上
  • 累積到一定數量後,廚房工作人員會把它們碾碎(通常每週一次)

棄置:倒進海裡!

根據傾倒廢物指引(由國際海事組織提供,並張貼於廚房)——

  • 需碾碎至能夠穿過小於二十五毫米的網孔
  • 不能被其他類型的廢物污染
  • 傾倒於距離最近陸地或冰架不少於十二海里處

2) 一般廢物

收集:飯堂裡有一個標上「只供一般廢物」的桶子及一個標上「已使用的茶包/廢物」的容器。沒有回收桶。

處理:無特別處理

棄置:不准傾倒在海中

  • 據船員所說,廢物會在回到馬尼伊特索克港口時棄置,但無分類設施
  • 格陵蘭的港口沒有廢物分類或回收設施

3) 污水

收集:包括灰水(淋浴及水槽排水)和黑水(洗手間污水)。由於有細菌、病原體及化學物,未經任何處理,不能排進海裡。

處理:同樣經船上的「ORCA IIA-36」系統處理。它更可將海水經自動電解系統產生氯氣,用作消毒污水。

棄置:

  • 於距最近島嶼三海里以上時排走
  • 並非一次過,而是在船隻速度超過四節時慢慢排走
  • 據工程師所說,考察船只會在駛出峽灣後排污

我的建議

雖然考察船已有良好的廢物處理系統,但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乘客們往往沒有正確將垃圾分類,例如在「廚餘」箱裡丟紙巾。一些乘客所收到的資訊亦不明確,例如船員並無提及船上必須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清潔劑。我認為,要盡量減輕對環境的傷害減輕,最重要是乘客自律。

後感

在雪山徒步時,我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了「雪山礦泉水」的招紙,又像跳進了一部BBC的紀錄片──整隊人一個跟著一個,踏著前人的腳步;每踏一步,腳下的雪就堅實了一點,不禁令我想起「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每人的一步,雖然作用微小,但合眾人之力,就可令後面的人走得愈暢順;這跟人類文明的發展也一樣。而走在最前的嚮導,亦令我明白到作先驅者的艱難,除了需要勇氣,更加需要經驗和能力,才不至於帶一隊人走了錯誤的路,令大家陷於危險之中。

文:楊小慧,野外長征2014-15北極隊員
詳見:MR2014-15 南北極 Antarctica Arcti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