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報告1.全球化對格陵蘭的負面影響

 
 
往年回顧 生活頻道 寫作人分享 遊與學 野外動向雜誌
2016-01-27 (Wed), 12:01

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南北極·野外長征」經歷長達七個月的訓練後,從數百位中學及大專學生中選出四位極地隊員,於二零一五年上半年分別前往南極半島及北極格陵蘭地區考察,並獨自完成一個考察項目。隊員鍾穎兒曾就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除了極光啊、北極熊啊、鯨魚啊——這些北極的美好事物,我還想感受這個白色世界的脆弱。」她在出發前說。

北極地區,孤懸一方,看來落後,但其實格陵蘭原住民的日常生活早就因為全球化而改變。我想探討全球化對他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我發現這個議題更加有趣。

小背景:因努特人傳統價值vs.全球趨勢
因努特人 Inuits 全球
集體主義 (Pijitsirniq - 指為家庭或社區服務) 個人主義
自然保護主義者
(Avatittinnik Kamatsiarniq 
- 指尊重和愛護土地、動物和環境)
城市化、消費和物質主義
以家庭教育為主
(Pilimmaksarniq/Pijariuqsarniq 
- 指通過觀察、指導、實踐和努力發展技能)
完整的學校系統

來源 Source: http://www.gov.nu.ca/information/inuit-societal-values

我在康加米尤特看到人們在街上用智能手機查看天氣;在馬尼伊特索克,我們用臉書「加」了幾位當地少女。我也發現大部分能說英語的都是年輕一代。明顯地,格陵蘭青少年已經能輕易接觸全球資訊,而且他們在學時就接受良好的英語教育。

事實:格陵蘭青少年自殺率高企

問題1:落差

傳統與全球價值之間的落差令青少年無所適從。以自然議題為例:科技發展該應用在商業捕魚上嗎?要是從因努特人傳統價值的角度出發,那是一定不應該的,偏偏地球上大部分人都這樣做。因努特人正在思考許多類似的問題。

問題2:酗酒

日本探險家植村直己在其著作中描述過:大部分因努特人嗜酒如命,在以前,只要有西方船隻靠岸,把丁點兒酒賣給因努特人,就能令他們醉倒一星期。現在雖然有嚴格的售酒限制,但格陵蘭現時平均每年每人還是喝下十二至十三公升的酒──一個香港人平均每年只喝二點五至三公升。

問題3:傾斜的天秤

來自外國的商品越來越多,造成格陵蘭不像以往般完全要自給自足。這使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與地位產生了微妙變化。由於格陵蘭人不再依賴動物皮衣,全球亦傾向對皮草說「不」,因此因努特男人雖然還是出色的狩獵者,但已不會因此成為家庭的光榮。為了在經濟上維持現代式生活水平,當男人繼續當獵人,女性就出外工作,成為家庭經濟支柱。一些丈夫也許無法接受如此轉變,因而訴諸家庭暴力。

「我試過打獵,很刺激!但是我不懂得做傳統服裝了。」一個打扮時尚、腳踏Nike運動鞋的格陵蘭女孩說。

問題4:無人看管的小孩

在馬尼伊特索克,我遇到一位社工,正在照料一個年輕女孩。女孩說她父母都離開馬尼伊特索克工作去了。成人們離開村落,甚至在格陵蘭以外工作維生的類似情況很多,因此格陵蘭開設了許多兒童託管中心。我們常常見到街上有孩子在獨自遊蕩。

結論

全球化還是有一些好處,例如帶來優質教育、更多種類的食物、更高級的物質生活等。事實是,文化衝突與排斥正在發生。怎樣在保留全球化好處的同時避免文化被蠶食?我認為,格陵蘭政府應該推廣正面的因努特價值(如愛護自然和只取所需),並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認同感。

後感

整趟旅程最深刻的回憶,當然是每次站在格陵蘭的土地上。

每一次登陸,都有科學家帶我們邊走邊學習不同知識,感覺很新奇:走著走著,便掘開一個大洞讓我們看不同層次的雪,告訴我們為什麼有些地方有雪有些地方沒有。突然,腳下的一大片雪地下沉,嚇了一跳時,科學家已經開始告訴我們是因為雪下有植物生長,還有小動物在找食物,在雪和土地中造成了一個空隙,所以受壓時就下沉了。簡直就是夢想中的上課模式嘛。

回到香港,我又立刻回到公開考試學生的溫習模式。我只知道,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毫不猶疑的選擇參加,因為這趟旅程真的讓我看到人生的許多可能。

文:鍾穎兒,野外長征2014-15北極隊員
詳見:MR2014-15 南北極 Antarctica Arcti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