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發現極寧靜【人際篇】

 
 
往年回顧 生活頻道 環遊世界 寫作人分享 野外動向雜誌
2016-01-27 (Wed), 11:14

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南北極.野外長征」經歷長達七個月的訓練後,從數百位中學及大專學生中選出四位極地隊員,於二零一五年上半年分別前往南極半島及北極格陵蘭地區考察,並須獨自完成一個考察項目。黃懷彬是唯一一位男隊員及南極隊員,酷愛理科的他當時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中四,現赴海外升讀大學。

人際篇:回到那面對面溝通的時代

在萬籟俱寂的南極,整整十天與外界失去聯絡,倒是一個讓我重新回歸人與人之間緊密聯繫的機會。在這裡,再沒有人能夠利用手機作為逃避社交障礙的武器。每次吃飯,我都得面對面,和同桌的其他乘客溝通(註:旅程中,Tony每次進餐都必須獨自跟不認識的人同桌)。我遇到來自地球四方八面的冒險者,包括在旅行社工作的人、藝術家、女演員等等,大家不停訴說著南極大陸和她的生態有多奇妙,隨意分享旅程中新的發現和觀察,讓我深深感到自然環境是人類的共同語言,是我們生存的基本。我也上了許多課「文化速成班」,在短短一小時之內,聽著陌生人用自己的觀點介紹自己家鄉的文化、用幽默的口吻和例子解釋複雜的政治局面和生活環境,最後交換聯絡和合照,十分充實。每一次坐到餐桌旁,我都好像被帶到世界上不同的角落,傾聽著不同的文化與習俗,感受著該國人民的喜與怒。

經過日復日和陌生人如此頻繁交流,我終於學會了拋開自己尷尬和害羞的一面,主動和別人打開話匣子;也不再只是無意義地點頭同意,而是發表有用的意見和回應,在聽不清別人說話或遇到感興趣的話題時,會懂得追問下去。我認識了一位來自中國的飛機師、一位蘇格蘭藝術家兼滑雪教練,還有一群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學生,他們正在進行生態調查,因此許多時候他們都在甲板,一邊拿著望遠鏡等候鳥兒出沒,一邊用手提電腦輸入資料。

南極杳無人煙,這片大陸唯一的「長期入侵者」,就是各國設立的科學考察站,大多是把數個貨櫃連接在一起的建築物,和建在其上的各種結構。科學站孤立在皚皚白雪之間,住在裡頭的科學家們嘗試把「正常」的生活環境複製到這兒,例如加建木製的電腦房、儲物室、會客室等。企鵝和各種動物在科學站四周跑來跑去,彷彿在提醒我們:人類只是南極的過客,動物們才是這裡的真正主人。幸得《南極條約》的規管,這片大陸依然是以科研為主的土地,科學家們在此做著各種不同研究,範圍由海洋學到地球物理到生態學不等。

事實上,多年以來,南極平靜的環境就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這肯定不限於我身處的這個年代,比我更早到來南極的探險家們亦同樣如是。荒涼、隱世的南極讓我震撼、驚訝,也使我深受啟發,讓我思考人類在茫茫宇宙中應該處於甚麼位置。為甚麼人們會選擇來南極這兒沉思、冥想?極目望去,連綿的山脈都蓋上了白雪,看上去地形重複不斷,其實暗藏變化,究竟以前的探險家是如何闖得過未知的險地,穿過重重山嶺,到達他們夢想中的終點站?

這次南極旅程,肯定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加獨立的人,也重新點燃了我對環境和動物的熱情。

文、圖:黃懷彬 野外長征2014-15南極隊員
資料整理: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Team
原文轉自:《 Hong Kong Discovery 野外動向 》雜誌 vol.89

相關文章